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朱雲鵬:剝奪感瀰漫下的反全球化

朱雲鵬:剝奪感瀰漫下的反全球化

編按:資本主義世襲化與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缺失,已產生弱勢者與被剝奪者此起彼落的困境與抗爭,衍生的問題多在於貧富差距擴大、所得分配不均、低薪與高房價,均是必須正視與逐步調適的問題。對此,台北醫學大學暨東吳大學講座教授朱雲鵬撰文概述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的兩本著作,在《21世紀資本論》這本書中表明,富人財富累積的速度快過一般人平均收入的增加,因此富者將愈來愈富,逐漸占掉社會大部分的所得與財富份額。在新著《資本與意識形態》中,說明政府應如何利用各種政策來修補財富不平均。朱教授認為,皮凱提及其團隊工作者都忽略一個事實,資本可以全球移動來規避稅負,對於財富或所得提高課稅可能無效。朱教授指出,對高所得或財富增加課稅的唯一可行途徑,就是透過國際協議。

據中國時報108年10月9日報導,台北醫學大學暨東吳大學講座教授朱雲鵬撰文指出,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在2013年以暢銷書《21世紀資本論》聞名,躍居全球重要經濟學家之一,也促使財富不均成為經濟論辯的核心議題。最近他又出版法文作品《資本與意識形態》(Capital and Ideology),以高達1232頁的篇幅,說明政府應如何利用各種政策來修補財富不平均。

在《21世紀資本論》裡,皮凱提從稅收與遺產紀錄著手,蒐集整理橫跨20幾個國家、長達200多年的數據資料,藉以分析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財富分配動態,從而提出一個系統性的解釋。這個源自龐大實證資料的見解,其核心概念相當簡單:從歷史證據來看,資本報酬率大於整體經濟成長率,也就是說,富人財富累積的速度快過一般人平均收入的增加,因此富者將愈來愈富,逐漸占掉社會大部分的所得與財富份額。

過去由美國顧至耐等經濟學家所提出的主流意見為,貧富差距拉大只是經濟發展的初期現象,到了成熟階段,分配不均的情況會逐漸減低。然而皮凱提指出,上述說法只是剛好看到二十世紀初期到中期的發展所導致的誤會。資本主義經濟在那一段時間出現貧富差距縮小的情況,主因在於兩次世界大戰與大蕭條摧毀了許多原本的財富積累,以及當時所採行的高累進稅政策。

在新著《資本與意識形態》中,皮氏著力於上一本書的不足之處,也就是太過聚焦西方經濟,對於潛藏在不平等背後的意識形態意涵著墨不足。新書內容橫跨時間與地理,分析內容從殖民、奴隸制度到共產主義經濟,並且以印度、中國大陸與巴西等作為參考案例。

他認為,不平等不應被視為是自然生成或由科技變遷所驅動,不平等的真正原因是來自政治與意識形態,因此只要人們能改變觀念,改變對於財產權的想法,要予以撼動並非難事。他因此提出相當激進的主張,例如讓所有法國公民在滿25歲時,可獲得多達12萬歐元(13.2萬美元,約台幣396萬元)的資金。他也主張增加對財富的課稅,一如以前。

其實檢討財富或所得分配不均的呼聲,在許多地方都出現。在台北,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在上個月舉辦了「相對剝奪感的瀰漫與資本主義的未來:從世界到台灣」座談會,亦在探討同樣的問題─被剝奪者的反撲以及反全球化的根源。川普當選,當然也是一種反全球化的反撲。

在美國,也開始有人重視這個課題。例如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候選人華倫底下兩個競選幕僚,來自於皮凱提的研究團隊,協助華倫設計一套課徵富人稅提案。他們主張,家庭淨資產超過5000萬美元者增收2%富人稅,超過10億美元家庭淨資產者再額外徵稅1%。他們指出,華倫的計畫預估僅影響到全美7萬5000個富裕家庭,或是不到0.1%的美國家庭,但可以獲得巨大的收入來支援全民健保或其他社會福利。

這些主張的盲點在於,皮凱提及其團隊工作者都忽略一個事實,資本可以全球移動來規避稅負。如果從歐盟來看的話,連人員都可以在國與國之間流動。在此情形之下,對於財富或所得提高課稅可能無效。

2012年,法國前社會黨總統歐蘭德接受皮凱提的建議,宣布課徵75%的高額收入者所得稅,隨即引發高所得者及大企業設籍國外,名牌LV也立即搬遷到比利時註冊。該稅帶來百業蕭條、失業率攀升,歐蘭德的民調支持率掉到只剩4%,後來不得不終止政策,並宣布不再爭取連任。

如果華倫當選美國總統,而且按照她兩位競選幕僚的建議實行財富稅,美國富人及其資產會不會出走?當然會。不過美國是全球強國,實行全球稅負制,或者還有機會一搏,但其他國家絕無可能不受到資本因避稅而產生移動的副作用。

對大多數國家而言,對高所得或財富增加課稅的唯一可行途徑,就是透過國際協議。這和洗錢法一樣,全球攜手合作實施洗錢法,連帶就讓租稅天堂失去了依靠,只能漸漸退場。

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期待財富不均到了更嚴重地步,全球各國只能攜手合作,就高所得或財富的跨國避稅問題做出聯手處理。「世界大同」這4個字,到時就可以用到了。但那天的到來遠不可及,在目前,各國只能尋找其他方案,例如對於無法越境的資產課稅。而對於資本的課稅,各國不但不容易提高,還會競爭性地調低。

(作者為大學講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引用來源:中國時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