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林嘉誠:厚植國際知識與培育世界觀

林嘉誠:厚植國際知識與培育世界觀

編按:考選部前部長林嘉誠撰文指出,厚植國際知識與培育世界觀相當重要。台灣由於外交孤立、英語學習流於考試、學科功利取向流行、媒體較少報導國際新聞,出現民眾國際知識偏低的現象。面對全球化競爭,數位落差與M型社會問題,政府應重視民眾國際視野之提升。

據聯合報108年11月8日報導,考選部前部長林嘉誠撰文指出,美國在台協會與經濟部宣布五年台美人才雙向交流計畫。台積電張忠謀表示,在美國學到世界觀,是創辦台積電的資產。韓國瑜日前也提獎助大學生出國交換,引起民進黨政府的批評。投資青年,加強國際交流,厚植國際知識,培育世界觀,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全球化、國際化、資訊化時代。

美國係世界霸主,吸引各國人才流入美國;近年來雖對移民設限,可是高階人力仍樂於接納。特別是全球化時代,高階人力流動司空見慣,也影響國家競爭力。美國是世界櫥窗,引導科技、文化、研發,聚集一流頂尖人力,在美國的確較能堷育世界觀。

世界觀係一種視野及價值觀,不侷限於一國之內,看問題以國際角度分析,了解全球發展狀況,不是井底之蛙。台灣是海島國家,近七十年與西方國家互動頻仍,本有機會培育豐富的世界觀。可是從一些調查,台灣人及大學生,國際知識相對偏低,惶論國際觀的樹立。外交孤立,移民性格,島國文化等,應是主要原因。

台灣本是依賴國際貿易國家,不少人了解我在國際經濟角色與產業鏈地位。大量對外投資、貿易等活動,應孕育不少具備起碼國際觀的人民才是。且在全球化、網路化時代,年輕世代更有機會出國觀光旅遊、打工留學;在國內可透過網路輕鬆取得相關國際知識。可是為何與一些國家比較,出現國際知識偏低現象。

外交孤立,較沒機會參與國際活動,久而久之自我孤立。學習英語,在台灣推動甚久,可惜流於考試、城鄉及階層差異,造成宥於語言工具,吸收國際知識打了折扣。功利取向流行,技術導向,從小地理、歷史不受重視。國內媒體報導國際關係的比重,明顯偏低。國內政治討論,甚少以較廣博的國際觀申論,即使重要的政治人物。

面對全球化競爭,國際知識及世界觀應是公民不可或缺的;加上,網路社會存在數位落差問題,愈來愈M型社會,階層差異及社會流動緩慢,均值得治國者警惕。

 

資料來源:聯合報

引用來源:聯合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