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總裁楊金龍以守為攻穩台幣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19日在第四季理監事會後強調,「一定進場調節」,維護新台幣匯率的穩定,因為匯市穩定才能避免造成金融市場動盪。針對最近這波新台幣強勁升值,他也證實央行有進場調節。因為「維護新台幣匯率穩定是央行的主要職責之一」。
並表示,央行適時進場調節,才能事半功倍,「在尾盤最好,盤中也可以」,不一定要在最後一盤,且外資操作愈來愈靈活,像歐洲外資就多數是在下午3點以後才匯入;央行每天都會關注外資動向,目前觀察外資基本上都有按申請投入股市。但他也重申,「不會為特定產業調節匯率」。
楊金龍強調,匯率主要由市場供需決定,但如果有季節性或短期(外資)進出頻繁且鉅額,央行一定會介入,「這是無庸置疑的,因為如果失序的話還得了,對金融穩定和幣值穩定都會造成衝擊」。
至於央行是否擔心進場調節會被美國匯率報告「再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楊金龍說:「主要是在溝通,我們(央行)與美國一向溝通良好」。楊金龍解釋,美國匯率報告如果說是「貿易報告」,可能更為貼切。觀察匯率操縱國的三個指標,基本上主要都跟貿易有關,列在前兩項、比較重要的是經常帳順差逾GDP的3%,及對美貿易順差200億美元,第三項重要性相對比較低,就是單邊干預匯市達GDP的2%,也只有這個條件跟匯率有關。據美國商務部前十月的貿易對手國貿易情況統計,台灣金額達192億美元,已接近200億美元門檻,但楊金龍說,這主要是因為轉單效應,台灣對大陸的出口順差減少,反映在對另一主要對手美國的貿易增加,畢竟美國經濟成長不錯,出超也因此增加,「如果美國沒有改變標準,那這樣(出口順差逾200億美元)很容易被列入(觀察名單)」,央行已把此列為和美方溝通的主要重點。他表示,不只台灣,其他國家亦是如此。
值得觀察的是中美貿易戰初步達成協議,明年還會有轉單效應嗎?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目前取消的項目,是與我國無關的項目,有轉單效應的資通訊產品仍在加稅清單上。況且考量科技競爭及資安問題,即使稅率調降,美國還是要捨大陸買台灣生產的產品,所以轉單效應仍會持續。
楊金龍承認進場干預匯率,是過去難以想像、破天荒之事。早期央行訂定台幣40元兌1美元以出口外銷帶動經濟發展,當台美貿易順差持續升高,美國認為台灣刻意壓低匯率以利出口,賺太多美國錢,施壓要台幣升值,台幣才逐漸走入浮動匯率─即使如此,在升值過程,央行仍是緊控每日升值金額,規模小且淺的台幣市場,總是充滿央行操控匯率的影像。不過,從來沒有央行總裁承認干預市場,擔任總裁20年、在執行匯率政策上最強悍的前總裁彭淮南,在匯率政策上不論有什麼「楊柳理論」、「阻升不阻貶」的政策,手法上不論有多少「殺(或拉)尾盤」、打多少電話給銀行、請多少外資「喝過咖啡」─更不必提直接關閉NDF交易(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被彭淮南認為是市場炒作台幣匯率的工具)等手段,彭淮南從來不承認干預匯率、介入市場。在詢問其匯率政策時,翻來覆去永遠就是那個答案「匯率由市場決定,只有在……時候央行才會進場調節…..」。
對於上任即宣示新台幣匯率維穩、金融政策透明化的新總裁,在日前外界質疑央行操控台幣匯率時,楊金龍表示,短期外匯市場易受特定訊息影響,常出現對匯率預期改變的羊群效應,以致市場參與者集體在匯市迅速從外匯買方轉換為賣方;這種因動物本能、不完全訊息等所出現的群聚行為,常導致匯率過度波動,偏離基本面,因此匯價本就不可像一般商品價格,完全交由市場決定。
楊金龍出席「總體金融與經濟情勢預測研討會」時再次強調,外匯市場不像一般商品市場有較明確的生產成本可作為價格參考,且各國貨幣多屬法定貨幣,幾乎不具內含價值,而是完全依賴貨幣發行國的信用;且法定貨幣間的合理兌換比率不易衡量,使得均衡匯率的意涵並不明確,而實證研究對均衡匯率的估計值也常難以得到一致的結論。此外,楊金龍也宣布央行重大政策變革,擬考慮不再逐年設定M2成長目標區,調整為2~3年的中期監控區域(Monitor range)。並指出,科技進步與全球化的發展,隨著全球金融整合日益深化,法規鬆綁及金融帳自由化的進展推升國際資本流量已遠遠超過國際貿易量,這個發展也影響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相較於彭淮南總裁的時代,楊金龍必須「軟的更軟、硬的更硬」,在匯率自由化、金融國際化上提供更多的寬容,而以往主打守勢的數位貨幣政策,楊總裁應該要易守為攻,闖出一條新路來。
彭博追蹤亞幣預測最準確的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駐新加坡亞洲總體策略主管張淑嫻日前指出,中國和美國本月稍早達成的小型貿易協議不足以支撐亞幣走出10年低點的升勢,由於台幣升值會衝擊台灣出口,台幣將難以延續近期反彈氣勢,年底前可能貶值逾3%。
來源:中央銀行「總體金融與經濟情勢預測研討會、工商時報、經濟日報、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