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少子化並非立即的危機,老年化和自動化才是接下來無比重大的考驗

少子化並非立即的危機,老年化和自動化才是接下來無比重大的考驗

編按: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公布2019年世界各國預期的生育率排名,在200個國家中台灣以每個婦女平均生產1.218個嬰孩排名墊底。對於出生率即將全球倒數第一,台灣國發會發文澄清,台灣2018年總生育率1.06人,而南韓2018年0.98人更低於我國,所以台灣生育率並非兩百個國家中墊底。

國發會希望透過目前積極推動的「少子化對策計畫」,營造「0-5歲全面關照」,提升國人生育意願,希望2030年生育率回升到1.4人的目標。衛福部何啟功政務次長出席立法院時,提及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很多,如經濟環境、年輕夫妻的養育負擔,但更重要的是人口素質必須提升。

何啟功次長指出,台灣出生率低,但挪威、瑞典等北歐國家人口數比台灣還少,但他們的教育與培養孩子都相當用心,成年後的成就也可以連帶提升國家經濟與科技發展。

 

少子化並不是立即的危機

讓我們看看國發會的人口金字塔資料

圖片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我們可以看到,雖然2000-2015十五年間0-14歲人口少了7-8萬人,勞動人口卻依然有微幅的增加。但是2015到2025年,根據預估,勞動人口下降了超過6萬人,65歲老年人口卻增加了約7.5萬人,增幅達62%以上,但0-14歲卻已低到降無可降了。所以回應下面幾個問題:

1.  目前任何鼓勵生育的措施,對於適時提供勞動力缺口是沒有立即幫助的,假如真的有缺口,如長照等,那麼外籍勞工或者移民可以補得上嗎?所以人力資源的規劃與配置遠比處理少子化來的實際且重要。

2.  十年內高達6成以上增長的老年人口將是任何退休金、年金、健保無比沉重的負擔。因為勞動人口實質減少,又長期處於低薪化,制度內唯一可以應付的方式是提高提撥比率,但將是杯水車薪的非常有限,既違反世代正義,也進一步實質惡化已經夠低的薪水。

3.  應付老年化支出,制度外則是政府提高補助,承擔最後責任,這也將是財政上難以承受之重,即使經濟可以增速發展。最討人厭的增稅將是唯一的解決手段,但在貧富嚴重不均無法改善的情況下,只能從富人增稅,但落實的可能性有待觀察。

4.  經濟增長的唯一希望其實是在年輕一代的創新,要開創的不是紅海,而是藍海。所以衛福部何次長引用人口數比台灣還少的挪威、瑞典等北歐國家為例,指出更重要的是人口素質必須提升,寄望他們成年後的成就也可以連帶提升國家經濟與科技發展,這是對的方向。想想一個賈伯斯、一個祖克伯,或者比爾蓋茲,他們公司的市值跟產值可以帶給台灣如何巨大的經濟改善。其實像以色列、比利時等幾個西歐較小的國都專門為未來的人才創造獨特的培育環境。

 

未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不斷高漲的失業率,新興國家的危機,跟世界經濟的極大隱憂,原因如下:

自動化正開始影響就業

因為根據目前的進展,如知名的電動車Tesla推出的Model 3系列,車身有95%都採取自動化生產。企業自動化則是採取自動化軟體,另外像Airbnb是利用APP自動化訊息與確認功能,為顧客自動完成訂單;Dell也利用其服務建立訂單通知系統,降低客服資源運用並提高銷售。

研究機構Tractica預估,2020年全球機器人營收市值將首度突破1000億美元,而2025年將達到5000億美元。換句話說,未來六年間全球機器人產業營收成長超過500%。所以預估2025年人工智慧將取代人類三分之一的工作。(此兩段文字引述自〈機器人產業營收 六年成長500%〉)

 

退休年限延長跟老年再就業

因為退休制度本身的基本缺陷,或希臘式難以為繼的破產,有一個毒藥解方是提高退休年齡,這必須擔心造成組織的老年化,約聘人員更多。另一個則是是老年再就業,因為這都會造成青年失業率的上升。日本跟韓國的下流老人早已不是新聞,韓國老年人的自殺率更是高到嚇人。中國大陸2019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白岩松提議盡快啟動老年就業市場。他指出年輕老人在職場上有經驗、能力和繼續工作的活力,繼續就業可以在未來補貼生活所用,減輕子女的負擔,長遠看利大於弊。但同時亦有分析指出,老年人就業可能非但不會減輕年輕人的負擔,一個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衝擊年輕人的就業機會,可能會顯著降低中國的生育。

 

自動化會產生短鍊革命,就近在地生產嚴重影響新興國家,甚至降低世界貿易

機器人的發展與勞動市場息息相關,川普高喊美國重啟製造業,要求聯準會不升息,加上貿易戰跟關稅的威脅,其實都會加快企業走向在地生產,因為機器人跟自動化都降低了人的勞動本。筆者不是經濟學家,不敢預期這將如何改變全球經濟,除了可以預見以廉價勞力取勝的新興國家將在快則10年,最晚20年內快速殞落;一代一路將面臨存續的終極挑戰;非能源生產國將更難依賴世界貿易生存。除了可預期的貧富更加懸殊之外,我不知道最終這世界將會是何等面貌,我也不忍去想像。

 

台灣至少在自動化是站在世界的前端

這篇文章最後的訊息,也是最好的訊息是,台灣是個充滿生命力、鬥志旺盛,也是走在自動化最前端的國家。國立交通大學榮譽教授呂學錦在〈從機器人到完全自動化工廠,看一項產業政策的可能性〉一文裡指出「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的統計資料,在2010至2014年間,台灣的工業機器人,裝置數量顯著的成長,年複合成長率達百分之二十。就全球工業機器人巿場而言,排名第六,居前五大德國、中國大陸、日本、美國、韓國之後。」但這篇文章建議政府在政策上鼓勵,且實務上做到在台灣廣設完全自動化工廠,從短鍊革命必然造成很大部分的在地生產來看,這恐怕是很有問題的結論。

 

我們可能必須在東亞、南亞的技術上想辦法居於領先,成為自動生產基地

確立研發優勢,具備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動工廠的能力。甚而加強品牌建立,或者期待擁有關鍵的零組件或獨居優勢的供應鏈生產體系,而非一昧在台灣廣設完全自動化工廠。

 

自動化熱潮之後,衰退就來臨

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非常值得大家思考,文章中指出,歷史上:

1.  從農業轉進工業,約用了四十多年之間發生;

2.  製造業機械化的時間更短,大約二十年;

3.  2020年代的自動化投資,進行得會更快。

未來十年裡,自動化投資的規模可能會比之前更大,並將擴及先進的經濟體,以及部分的開發中地區。哈佛商業評論文章更提到:

1.  在這種投資熱潮中,供給成長會創造對更多供給的需求;

2.  但隨著自動化的腳步,投資消退,完全暴露出勞動力市場受到破壞的整體嚴重程度,留下高失業率與嚴重的經濟失衡;

3.  因為自動化而失去工作的消費者,將會減少花費,進一步壓低需求;

4.  到2020年代後期,產業的轉移,失業和低工資的壓力可能會超過2009年大衰退之後的水準。

5.  不管2020年總統大選的結果,在未來十年內,老年化將帶來嚴重的社會跟財政問題;自動化也將引爆危機跟轉機,都是接下來無比重大的考驗。想坐「大位」?假如腦子不夠大,動作不夠快,解決問題不夠精準,很可能在時代的海嘯中,「大位」會變成皮開肉綻的「荊棘王座」。

 

資源來源:關鍵評論

引用來源:關鍵評論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