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臺灣PMI因搶料推升 NMI卻創史上最大跌幅

臺灣PMI因搶料推升 NMI卻創史上最大跌幅

編按:《聯合報》與《自由財經》報導指出,中經院昨(3/2)公布二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與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PMI意外呈現擴張,NMI則受疫情首當其衝。

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貨出不去也進不來,製造業正面臨嚴峻的挑戰,雖PMI指數意外呈現擴張,但中經院示警,不能樂觀看待二月PMI擴張;NMI指數創下最大跌幅,中斷連續十一個月擴張態勢。

《聯合報》指出,二月PMI攀升至百分之五十二點七,連五月呈現擴張。中經院院長陳思寬表示,二月PMI擴張主要是廠商憂心供給面斷鏈衝擊,拚命拉貨、催料,「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創二○一二年創編以來最大攀升幅度,二月新增訂單也較一月擴張。

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研究員陳馨蕙表示,一月底很多台廠開業,大家都緊急開始做調度,讓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創新高;新增訂單增加,顯示台灣受惠於轉單效應,但轉單要貨出得去才能看到利益,未完成訂單攀升,生產連續兩個月緊縮,存貨也達到新低,「台灣製造業正面臨非常大挑戰,貨出不去也進不來,需特別留意四月以後訂單是否會被取消,電子光學與交通工具都是重災區。」

非製造業則是首當其衝,二月NMI指數大跌至百分之四十點四,創二○一四年創編以來最快緊縮速度,也創下最大跌幅。

陳思寬表示,非製造業中以內需導向為主的產業,都面臨供給斷鏈與消費需求下降的衝擊,國際運輸與物流中斷。

針對未來六個月展望,製造業與非製造業「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皆創下創編以來最大跌幅。陳馨蕙表示,廠商怕的是不知道疫情何時結束的不確定,所以對未來六個月看法保守。

《自由財經》報導,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採購與供應管理研究中心執行長賴樹鑫指出,受到廠商搶料積極影響,二月新增訂單、生產數量、供應商交貨時間及未完成訂單等四項指標均上升,且相較中國採封城等防疫措施,導致生產活動中斷,台灣因復產、復工情形良好,甚至有增產、加班情形,顯示製造業生產活動尚未受疫情影響。

但賴樹鑫提醒,儘管訂單增加,但仍得順利出貨才有用,目前受物流中斷等因素影響,新增出口訂單、進口原物料數量兩指標,分別下滑十.七、十一.四個百分點至四○.九%、三十九.四%;且未來半年展望指標也大跌二十六.九個百分點至三十六.八%,跌破五○的榮枯線,顯示廠商看壞未來半年景氣。

賴樹鑫分析,交通工具、電子暨光學、電力暨機械設備等三個產業恐成重災區,其中「交通工具產業」衝擊最大,交通工具產業過去多仿效豐田汽車「及時生產制度」,透過及時供貨壓低存貨水準,但疫情源於中國湖北,為全球汽車零組件主要產地,供應鏈斷鏈、斷料問題更加嚴重,二月交通工具產業PMI驟減十三.一個百分點至三十九%。

「電子暨光學產業」則得觀察產業長短鏈問題,儘管台灣在中國EMS(電子製造服務)等代工廠受封城、復工、復產率不如預期影響,但國內廠商多為上游零組件供應商,目前受下游廠商搶料影響,復工、生產情形良好,但若疫情影響時間延長,衝擊將持續擴大;「電力暨機械設備」則面臨市場不確定性升溫,廠商投資縮手,面臨需求減少等問題。

來源:聯合報、自由財經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