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國土計畫】台東96%為環境敏感地 觀光成未來發展課題
內政部國土計畫審議會8日舉行「台東縣國土計畫(草案)」的專案小組會議,會中針對台東縣的發展課題做了一次總盤點。此次會議由台東縣副縣長王志輝領軍,特別針對人口成長、土地使用管理等方面作具體的意見交換,中央在人口預估、海陸域空間使用管制上提出初步意見,將與草案一併送往國土審議會大會討論。
陸域多為環境敏感地 發展與保育如何兼顧費思量
2016年《國土計畫法》公告實施後,依法縣市層級的國土計畫必須在2020年4月30日前公告實施,「國土審議會」也在近期密集審查各縣市計畫草案,依程序先由專家委員組成小組分工審查,最後再進入大會定案。
8日的專案小組審議會上,台東縣府官員代表指出,「台東縣國土計畫」在2019年的研議階段已歷經公聽會、公告公開展覽等程序(2019/10/18~11/16),後續經過「台東縣國土計畫審議會」三次審議,於今年3月4日審議通過。根據草案內容,台東縣國土計畫範圍依法以2026年(民國125年)為期程,在陸域351,525公頃、海域1,118,307公頃的空間尺度上做出規劃。
根據縣府盤點,台東的都市土地占陸域面積2.50%(人口12.1萬人佔55%)、非都市土地占陸域面積97.5%(人口約9.8萬人佔45%)。陸域範圍約96%環境敏感地,包括文化景觀、生態敏感、災害敏感、資源利用敏感等四大類型,發展與保育如何兼顧是重要課題,因此草案針對空間規畫提出「全縣聰明轉型(Smart Shrinking)模式」,將未來發展所需土地,導引到城鄉發展地區中,提高土地發展效率。
空間發展構想則提出「台東多元發展區」、「海岸景觀休憩區」、「縱谷生產體驗區」、「南迴原鄉特色區」、「離島觀光文化區」五大區域,分別用「保育保安」、「農地資源維護」、「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原住民族土地空間發展」作為軸線貫穿五大區域。
草案中也針對國土脆弱度評估,提出因為氣候變遷的調適規劃,在加上現有土地使用套圖,得出在功能分區上,國土保育地區佔陸域72.6%、農業發展地區佔24.6%、城鄉發展地區佔2.7%的分區劃方案(海域則全數屬於海洋資源地區)。
鹿野居民:望考量觀光發展 陳繼鳴:留在農的領域不代表沒機會
本次審議會開放民眾申請旁聽與表達意見,8日當天有一名鹿野居民黃小姐在現場反應,鹿野田園除了良好的棋盤式規劃,大草原、高台熱氣球活動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觀光人潮,但有些地方的景觀視野較為老舊、鐵皮屋林立,沒有一致規劃,多處農地也長期使用農藥、化肥,面臨土壤劣化,和花東縱谷其他地方比起來較不肥沃等問題。
黃小姐期望在國土規劃上,不只是消極的保護景觀,而是更積極的配合聰明轉型來增加地方觀光產值,例如「是否可以考慮到吸引人口回流……或是吸引身強體壯而屆齡退休的島內移民」,讓鹿野部分地區劃為城鄉發展地區。
本項意見經討論,決定採納台東縣府意見,由台東縣的都市計畫程序處理。審議會主席、營建署副署長陳繼鳴也建議,民眾欲推動地方觀光發展或地方回流,不一定要讓土地劃入城鄉發展區,若沒有「立即性」的開發需求,建議留在農的領域(即農業發展區),這樣這片土地還可以繼續從事農業,以及農委會對地補貼的補助。
陳繼鳴補充,留在農業發展區不代表未來不會改為城鄉發展區,但一劃入就代表有立即開發的需求,這一次國土規劃的精神,就是要擺脫過去地目變更「屯地」放著的做法,而是要考量「有沒有確實的發展需要」。
維護池上農村景觀 公用事業擬地下化 農舍問題回歸農發條例
有關池上新開園老田區,如何維護現有的優良景觀,守住台灣人心目中的「伯朗大道」,花蓮縣政府也打算此區公共設施如電線杆等,主要以地下化處理,另外,副縣長王志輝也提出疑問,地方有農舍興建的需求,但「萬一主要有一棟農舍蓋出來,縣政府一定會承受很大的罵名」,這樣的把關應「如何在國土計畫中規範」。
審議委員、台北市立大學城市發展系副教授鄭安廷建議,對於地方發展需求,用鋼性的規範來限制,效果有限,比較建議用引導式的精神,鼓勵民眾在所需的開發及終於規劃好的發展區,並承諾對特別景觀區域的維護投入資源等。陳繼鳴也建議,國土計畫是主導性的綱領,實質作為上建議用協調的方式,運用權利移轉等工具來做誘導。審議委員、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劉俊秀則認為,還是要把限制事項敘明在法規中最有效。
不過,營建署綜合計畫組組長林秉勳則指出,國土計畫的機制並沒有特別要處理農舍議題,而應回到《農業發展條例》第18條由主管機關處理。
最後,關於新開園老田區的景觀保護事項,專案小組建議包括「公用設備地下化處理」等課題並非國土計畫法範疇,請台東縣政府評估訂定自治法規辦理。
人口推估「忠於實情」受肯定 仍需考量流動性 避免用旺季人潮推估公設需求
此次專案小組也針對草案中的推估提出意見,認為縣府草案將「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都推估出來,非常忠於實情,算是一項好的做法,但建議在發展規劃上還是要區別,避免用旺季的人潮來推估公共建設的需求,鄭安廷建議,某些設施或空間應考量複合式利用。
小組最終決議,考量台東各區域水、電資源供給及廢棄物處理能力情形不同,又活動人口與居住人口所需公共設施項目亦有差異,且人口結構改變,請縣府就此提出具體對策。
審查委員、崑山科技大學房地產系助理教授徐中強也建議,台東縣是原住民部落區域比較多、範圍相當廣的縣,是相當重要的特色,建議在空間發展構想上,將此特色明確的列入論述當中。
而草案中提及,「經花東地區永續發展策略計畫、綜合發展實施方案及相關產業發展事項等指導或配合中央重大產業政策需要之新增產業用地與本府核定之重大建設計畫,或因地方發展需要而規劃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地區,經評估具城鄉發展需求性質者,後續得列入未來發展地區」,審議委員提出過於籠統,建議縣政府再提出明確的區位原則,作為未來准駁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