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聽安、陳國樑:紓困振興不宜灌水應發現金
陳聽安、陳國樑 — 2020年04月15日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於仍在進行中的IMF/世界銀行「2020春季會議」揭幕演說中指出:3個月前,IMF預估189個會員國中—160國可享有人均所得增長;而最新的預估是—170國的人均所得會「負」成長。新冠病毒造成全球經濟極端風暴的影響可見。
台灣由於防堵有方、加上全民對於抗疫的重視與集體警覺,現階段尚未出現病毒大規模社區傳染的情形;但疫情對於台灣經濟的傷害則不然。我們擔心正由於病毒對於台灣人民「生命」的危害不大,反而使政府輕忽了病毒對於台灣人民「生計」會帶來的災難。
面對疫情對於經濟的威脅,歐洲央行總裁克莉絲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日前表示:會「不計一切代價」(whatever it takes)護衛歐盟經濟。根據G20國家已公布財政激勵方案,日本的規模為GDP的20%位居第一、美國與新加坡同為11%、澳洲為9.7%、加拿大也達GDP之8.4%。我國已公布財政激勵金額為1.05兆、約為2020年預估名目GDP之5.4%;規模相對小外,還被嚴重「灌水」。
號稱1.05兆的行政院第二階段擴大紓困振興方案,編列預算僅有2,100億,包括原已編列的600億與修法通過後可以再行編列的1,500億。所謂「移緩濟急」的1,400億,由於挪自其他支出,將其列入是重複計算支出。
又,還有的7,000億,其實是政府提供優惠貸款的「額度」,政府的主要負擔是補貼銀行利息損失。以中小型事業不減薪或裁員為條件的「營運資金貸款」為例,經濟部提供的是6個月利息補貼,每家事業還有5萬5,000元補貼上限。以我國民營企業平均貸款利率約6% 計算,就算沒有金額上限,充數的7,000億的財政激勵,不過是210億的利息補貼。
因此,已有的600億預算、加未來可再編的1,500億預算、再加利息補貼的金額(以210億計),實際財政激勵金額為2,310億、規模約占GDP之1.2%。面對外界對於方案灌水的質疑,行政院振振有詞的搬出「美國也將貸款額度計入」說詞;殊不知,美國財政部提供中小企業的是鉅額的「可轉換貸款」(groans),企業如不減薪或裁員,「貸款」(loans)即可轉為「補助」(grants),不需償還。
此外,外界對於行政院紓困振興不考慮全面發放現金或消費券,而以折扣券(酷碰券)作為刺激消費的工具,也有不少討論。回歸財政理論,在一般的情形下,等額政府支出,就受補助者滿足感而言,現金效果大於等於消費券、消費券效果則大於等於折扣券。
就刺激消費言,現金等同消費券,確切效果則決定於邊際消費傾向;經濟體系中想用錢卻沒有錢用的人越多、則現金或消費券效果越好。有人以為消費券「不能存」、刺激消費效果會比發現金好,其實不然;消費券大可透過減少同額現金支出的方式來「儲蓄」、挪至以後消費。以台灣平均消費來概估邊際消費傾向,100元的現金或消費券會增加70至80元消費。
至於折扣券,由於是降低特定財貨(或勞務)的價格,刺激消費效果決定於該財貨的需求彈性。以需求彈性等於1試算,75折的價格,會帶來該財貨25% 需求量的增加。換言之,75折的折扣券不過帶來0.25倍消費量的增加;要有4倍效果,無啻天方夜譚。
(作者陳聽安為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陳國樑為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
引用網址: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00414004844-262105?chd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