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院士與會士 同儕肯定的榮銜

院士與會士 同儕肯定的榮銜

編按:日前立委提案要求中研院院士國籍問題,引發論戰。然國際學術交流本不應介入意識形態,各國院士推薦是在該領域中,獲得同儕肯定,並在國際上進行學術資訊上的交流,限縮院士國籍可能造成國與國之間科學研究等學術貢獻斷鏈,不應將「院士」之榮譽名稱「意識化」,立委諸公應就國事提出檢視方向與解方,讓行政單位依法行政,國籍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聯合報刊了一位台裔學者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的消息。在一片疫情的消息中,不同的主題也還頗引人注意。這陣子也有關於中研院「院士」的國籍議題,討論當中也提到了「院士」並非中研院真正的聘任同仁。那麼「院士」到底是什麼?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的英文名稱為「member」,中央研究院的「院士」英文名稱為「academician」。中文譯名「院士」、而英文名稱「member」的單位較多,如美國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日本學士院、中國科學院等。中文「院士」、而英文名稱為「academician」,也有一些單位,如亞太材料學院(Asia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

不論稱為member或academician,相同點是這些院士的產生,都是藉由同儕推選的程序而來。這些學院的院士,通常只是一種榮譽頭銜,並非是這些學院的聘任人員。因為多數的這些學院(academy),與中研院的結構不同,他們並沒有研究的實體功能,也就是這些學院本身並沒有太多的研究員。

與「院士」有些類似的是學會的「會士」,其英文名稱主要使用「fellow」;在過往的中文譯名中,「fellow」也曾被翻譯成「院士」。學會的會士通常被認為是學會中學術表現最佳的一群,有些學會的會士資格則也涵蓋對學會會務有重要貢獻者。同樣的是這些會士也是榮譽的頭銜,而其產生也都是藉由同儕的推選程序而來。

因為專業領域中,相當重視同儕的評價與看法。而院士與會士的產生,都是經由同儕的推選產生。這種同儕的肯定,對專業人士而言是非常大的榮譽。這也是為何專業領域中很重視這些院士與會士名銜的原因。至於不同院士與會士的學術地位如何?這是相當主觀的議題。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的學術水準與當選門檻,在全世界類似的組織中,是屬於很前段的一群。

後記:該篇新聞中,列舉了之前入選的華人學者。很可惜的漏掉了徐遐生院士。徐院士學術地位崇高,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是中央研究院院士與多種重要學院的院士,早在一九九二年就當選了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引用來源:聯合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