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防汛抗旱 超前部署守護家園

防汛抗旱 超前部署守護家園

每年5月至11月,是政府訂定的汛期,國軍與相關單位都會積極整備防災工作。今年以來,臺灣少雨多晴,已經使各地水庫水情拉警報。雖然梅雨鋒面已經報到,但目前仍難解水庫數月之渴。

我們除了要節約用水,共度難關;另一方面,更要注意已經到來的汛期,防範劇烈天氣變化下的暴雨成災。全體國軍官兵將一如往常超前部署、預置兵力,秉隨時防救原則,守護我們的家園。

近年來,全球陸續出現極端異常天候,使得各地區因天災造成無法彌補的生命、財產損失,甚至導致國際社會動盪不安。「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組織」表示,災難不僅嚴重衝擊人民生命財產,對國土環境與國家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也遠超過社會機制所能處置。例如,位於瑞士日內瓦的「流離失所監察中心」2019年綜合世界各國政府、聯合國轄下人道組織及媒體的報導,得出驚人統計數字:極端天氣比衝突暴力造成的無家可歸個案,多出一倍。總計當年1月至6月,全球共有近110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其中有700萬人因天災而流離,380萬人因衝突而失所。

國內近期降雨少,早已造成水情緊張,亟盼梅雨季的到來,緩解全臺水庫缺水之苦。根據水利署水庫水情資料,北部的石門水庫,有效蓄水率早已降到3成,影響農業用水。雖然梅雨鋒面已經報到,目前臺北近郊的翡翠水庫,有效蓄水率還有7成,其他如永和山水庫、寶山第二水庫等的水位,都逐漸下滑;德基水庫、曾文水庫的有效蓄水率,則僅剩1成左右;阿公店水庫只剩下5.12%、白河水庫則已屆0%的乾涸狀態。

過去幾天以來,梅雨鋒面帶來的雨量,仍未盡理想。曾文、南化等水庫集水區合計降雨量只有40公厘,臺南和高雄水情已是黃燈,開始進行夜間減壓供水。曾文和烏山頭水庫合計蓄水量只有9000萬立方米。從水情變化看來,大致上是臺灣愈往南,水庫愈缺水。現今疫情還沒有結束,一般用水一定會比過去多;又逢幾個月降雨不足,防疫與抗旱,需要大家共體時艱。國軍官兵更要苦民所苦,部隊營區必須注意日常節水。

水庫除了儲水,在汛期期間,兼具防災滯洪功能。目前雖遭遇缺水問題,但是進入汛期後,仍然要注意未來可能發生的任何狀況,展開防災整備。許多水庫已趁低水位清淤,並開始自主防汛操作演練,各項土木設施、水工機械、監測、警報系統及備援電力設施,皆完成安全檢查及測試,以確保汛期遭遇豪雨時,能正常運作,達到滯洪減災目標。

如前所述,近年全球各地常發生極端氣候災害,臺灣周邊每逢夏秋季節,也容易生成颱風致災,讓人們記憶深刻。因此,我們除了盡心防災準備,平日也要防患未然,當天然災害發生後,才能迅速整合運用政府與民間防災能量,提高救援能力。國軍部隊面對汛期,已積極進行兵力及裝備預置規畫,隨時依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決策,投入各災區救援工作。近年來,國軍災防整備與救災技巧、能力,早已在一般民眾心中樹立專業形象。

政府從民國93年起,將動員準備業務、災害防救及戰力綜合協調聯合運作,強化部會橫向聯繫,落實中央、地方、民間團體的縱向聯繫機制。民國98年災害防救法完成立法,參考各國災害應變機制,引入減災、整備、應變與復原等4大概念,每年也會舉辦全民防衛動員演練項目,防災應變成為國土安全防衛的重要任務。

國軍是政府防災任務的重要一環,天然災害救援,需要多方協調組織,才能提高效率。每年民安及萬安複合式災害演習,旨在測試各種不同假想狀況發生,既有的應變標準作業程序,是否能讓救災防災體系順利運作。多年來,國軍部隊投入災害防救工作,配合政府建立防救體系,與全民防衛動員機制,採取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原則,協助災害防救。國軍官兵將努力維護國人生命、財產及家園安全,並透過災防機制與合作平台,掌握情況,充實緊急應變能力,確保重大突發事故發生時,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得以確保。

地球因暖化與氣候異常,不時造成強風豪雨。臺灣進入汛期後,國軍部隊將積極參與災害防救演習,提升救災效能;政府全民防衛動員與災害防救民安演習,也將針對潛勢災害特性,制訂地震、風災、水災及氣爆等複合式災害防救狀況,緊急應變,軍民共同執行災害防救任務,守護國人安全。

引用來源:青年日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