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新內閣拼經濟內外交迫

新內閣拼經濟內外交迫

編按:蔡總統第二任期昨日(20日)正式展開,經濟挑戰是最嚴峻一年,除了疫情對內需和出口雙重打擊,除中美貿易紛爭外,再掀起中美科技戰,可能拖累景氣復甦動能,中國預計年底前,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更是影響深遠。面對內外交迫的經濟情勢,新內閣換人事布局能否因應變局,將是台灣疫後經濟走勢復甦關鍵。

GDP恐創蔡政府執政來新低

新冠肺炎重創全球經濟,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形容是一九三○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慘,出口導向的台灣也難以倖免。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就算沒有IMF預測的負百分之四那麼悲觀,但多數研究機構認為保二無望,恐創下蔡政府執政以來的新低。

其次,疫情造成政府支出增加、收入減少,今年將是國家財政開始惡化的一年。為了紓困振興,政府提出二一○○億元的特別預算,加深政府的財政負擔;相對的稅收主要來源之一的營業稅因消費下滑恐不如預期,所得稅分期或延後繳納等措施更讓國庫調度吃緊,成了雙重壓力;此外,今年經濟衰退將衝擊明年所得稅收,蔡政府今年達成的總預算收支平衡恐曇花一現。

 

全球經濟速回正軌 美中是變數

蔡政府不僅得面對經濟成長走緩、財政惡化等內憂,原本美中貿易戰在一月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後可望暫時休兵,如今卻因美國總統川普拚連任選情拉警報,雙方可能重啟戰火,這也成為疫後全球經濟能否盡速回到正軌的最大變數。對台灣而言,最壞的狀況是美中紛爭演變為科技戰,中經院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屆時台商將面臨選邊站的壓力,要出貨給大陸客戶就得去美國化,若走到這步,對台灣高科技業的破壞力將很難躲掉。

事實上,近日傳出台積電與美國商務部討論,評估在美國興建晶片廠一事,揭示了美中科技戰不再是說說而已,肺炎疫情加深美國對確保供應鏈在地化的急迫感,這對台灣科技產業的影響不容忽視。

 

RCEP年底生效 影響我競爭力

此外,預計年底生效的RCEP也將影響我產業的出口競爭力。大陸因素無疑是台灣難以加入RCEP的最大障礙,李淳指出,解法在於台灣加速參與日本主導的CPTPP。不過,如同台美經貿對談因為卡在美豬、美牛,解決福島核食的進口問題也被認為是台灣加入CPTPP的敲門磚,蔡政府提不出解決方案,只能以時間換取空間,不過,這個空間在她連任後,美日都有期待而愈來愈小,被迫攤牌的壓力也日增。

 

東南亞投資無法立即改變兩岸供應鏈

美中貿易戰牽動台灣廠商將製造基地分散出中國大陸,在新冠肺炎疫情後,更加速將供應鏈分散化。產學界建議,政府必須掌握這次供應鏈洗牌的機會,吸引台商回台,或解決南進的阻礙,同時擴大對防疫科技、宅經濟的投資。兩岸關係也必須朝向正向發展,才能有助疫後的經濟發展。

許嘉棟表示,從過去四年政策方向來看,蔡總統大概是希望用新南向和加深對美關係,取代兩岸僵局下所造成的經濟發展困局;政府要維持兩岸經濟關係的和緩又要兼顧國家安全,一直以來蔡總統似乎都很小心拿捏尺寸,但民眾會期待更多。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整體產業鏈調整並不容易。台企聯常務副會長孫德聰就指出,疫情過後,美中持續競爭,必然加速陸廠移往東南亞,台商不是因為政府提倡「新南向」才去,而是避免關稅損失。但前往東協印度,原料、運輸、生產成本都高於大陸,最重要原因是產業鏈不成熟。

供應鏈首要考量競爭力,許嘉棟認為,「不是說撤出就可以隨便撤出」,即使美國總統川普推動製造業回美,但美國製造業也不可能完全撤出大陸。且若完全撤出,還有引起大陸報復與抵制的風險,恐失去大陸市場。

此外,金融業在蔡政府上任後也積極配合新南向政策打亞洲盃,新南向十八國中,台資銀行布局十一國,共二二六個據點,越南、柬埔寨、菲律賓是前三大。但受到這波疫情影響,國銀今年第一季獲利年衰退一成五,甚至第二季恐受到更大衝擊。

 

來源:聯合報

引用來源:聯合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