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水質倒退30年?別讓基隆河變「黑龍江」

水質倒退30年?別讓基隆河變「黑龍江」

端午節將到,做為舉辦端午節國際划船競賽活動的基地,同時也是台北市民從事親水活動的基隆河中下游河段,近年不僅水質持續惡化,反而將再增加汙水處理水放流量,甚至尚計畫籌建兩座汙水廠,共廿萬噸每日放流於該河段,恐將更嚴重汙染,淪為如卅年前的汙染情況,被稱為「黑龍江」而無法再做為親水活動的臭水溝,在此呼求市民守護珍貴水環境。

台北市汙水下水道用戶接管普及率已達近百分之八十,使得台北市的公共衛生及市民生活環境得以改善,基隆河河川水質也因此得以復甦,這皆應歸功於五十年前世界衛生組織協助規畫為流域性台北區汙水下水道系統的貢獻,現在反將因要改變既有的系統化,而成為台北市獨立系統,這將會是市民的一大夢魘。

根據環保署及台北市環保局過去兩年每月一次在基隆河所做的水質監測數據,在基隆河中、下游河川水體水質分類為丁類河段之下,其河川水質溶氧量應維持在三毫克/公升以上,但在廿四次數據中,民權橋有九次、大直橋有十次、中山橋有十四次,甚至百齡橋有十五次,皆未達該目標值,也即在一年間有半年以上河川水質皆處於汙染狀態,甚至時有死魚。

另北科大最近在基隆河中下游十二處抽水站及內湖汙水廠放流水做水質汙染源調查,發現最大汙染源係內湖汙水廠放流水的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在一○八年度排放量每日十五萬噸之下,所排放造成河川缺氧的汙染物質生化需氧量(平均濃度七點五毫克/公升)及氨氮(平均濃度九點一毫克/公升),分別達每日一一三二公斤及一三七三公斤,造成放流口下游在前述廿四次調查數值全面上升,是最主要汙染來源。

依據水汙染防治法第五條,汙水處理廠放流水水質不能超越河川涵容能力,第七條其放流水混合後,應達水體分類水質標準,否則應採總量排放,也即要減量排出或改排於其他可達到的河段,甚至要零排放。

但台北市府卻反而要增加內湖汙水廠的排放量至每日廿四萬噸外,更計畫要在基隆河段側籌建民生汙水廠每日四萬噸及濱江街汙水廠每日十六萬噸,而忽視基隆河水質的存在,屆時恐將再回到卅年前的嚴重汙染狀況。

台北市汙水下水道系統,係原規畫以淡水河系流域性系統的一部分,與新北市及基隆市之一部分整合為區域性系統,是基於淡水河系各支流河川皆缺乏基流量,無法承受汙水處理水的放流,而採海洋放流至今,使得過去汙水下水道的建設可達到改善河川水質的成效。

現台北市府不考量前人協調的成果和建設的貢獻,如何維持兩市原系統之有效合作營運管理,卻未經充分評估,就要貿然耗費數十億公帑進行大擴廠建設,且忽視河川水質和水汙染防治法的規定,對基隆河的水質將帶來無法挽救的人禍;而將區域性系統破壞為台北市獨立系統,已與各國推動流域化、廣域化、共同化的國際趨勢背道而馳。

在此呼求台北市民共同監督守護我們的基隆河,得以世代利用,也讓台北市保有一條可供水上活動的河川。

引用來源:聯合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