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裁陳南光示警:央行獨立性面臨百年最大挑戰
據《中央社》與《自由時報》報導,全球金融危機、新冠肺炎疫情不只擾亂全球經濟秩序,也讓央行角色出現轉變,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直言,「日本化」隱憂加上央行因應危機所執行的非傳統性貨幣政策,可能讓央行獨立性面臨百年來的最大挑戰。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參事李榮謙今天聯名發表「從傳統到現在—中央銀行的政策角色演變與發展」、「從現在展望未來─中央銀行角色在肺炎新局下的挑戰與政策展望」兩篇系列文章,點出全球金融危機、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央行角色不斷擴增,不只面對的挑戰日益艱困,其定位也受到影響。
文章指出,1840年代以來,央行角色由掌管經濟與金融穩定、協助政府取得戰時融通資金,到2000年前後僅需專注於物價穩定,央行獨立性(independence)也獲得重視;不過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顯示物價穩定仍不足以確保金融穩定,部分央行再度將金融穩定納入職責。
低利率、低通膨、低成長、巨額政府債務
此外,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特別是COVID-19危機期間,央行政策工具箱不斷擴大,央行角色已由最後貸款者(lender of last resort),轉為最後購買者(buyer of last resort)、信用配置者(creditallocator)。
文章內容指出,近年央行角色持續擴張,為了因應危機所執行的非傳統性貨幣政策與信用政策(creditpolicy),使其直接介入金融市場與經濟活動的層面更深更廣,也擁有更大影響力,而央行逐步涉入準財政(quasi-fiscal)領域,已使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界限趨於模糊,甚至引發財政赤字貨幣化(monetizationof fiscal deficit)、直升機撒錢(helicoptermoney),及現代貨幣理論(Modern Monetary Theory,MMT)等備受爭議的討論。
陳南光、李榮謙認為,由過去若干國家的經驗來看,央行以貨幣融通財政赤字,恐損及央行獨立性、導致財政紀律化蕩然無存,且有引發惡性通膨(hyperinflation)等嚴重風險;主要央行推出接近零利率、負利率與無限量化寬鬆等超寬鬆貨幣政策,也衍生出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問題,及未來潛在通膨風險的疑慮。
央行遭金融市場綁架 面臨「日本化」危機
在低利率、低通膨、低成長及巨額政府債務並存的「日本化」(Japanification)隱憂下,陳南光、李榮謙表示,央行面對的挑戰日益艱困,且恐使央行更加受制於政府、國會及金融市場的力量,央行的獨立性或許將面臨百年來的最大挑戰,其定位須被嚴肅地重新審視。
《中國時報》與《經濟日報》也指出,陳南光示警,央行廣泛介入經濟與金融體系措施,恐承擔更多財務風險,面臨退場不易難題,形同被金融市場綁架。他表示,各國央行目前作法,正是日銀過去20年的翻版,但以「日本化」經驗,前景並不樂觀,是否將對央行的獨立性造成進一步打擊,並偏離央行的法定職責?應嚴肅地重新審視央行百年以來的定位。
文章最後也指出,全球新變局帶來典範轉移與更多不確定性,隨著央行角色擴展至許多過去不曾涉入或具爭議性的領域,外界對央行與金融體系的疑慮漸增,央行獨立性似乎動搖,可信度(credibility)備受挑戰;鑑於信任是貨幣制度與金融體系的基石,展望未來,央行須以具體行動消除外界疑慮、獲取一般大眾與市場對央行與金融體系的信任。
來源:中央社、自由時報、中國時報、經濟日報
109.8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28期文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