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許嘉棟》貨幣與物價關係之謎(上)

許嘉棟》貨幣與物價關係之謎(上)

許嘉棟
各國中央銀行通常以維持物價穩定為首要任務,在物價無上揚之虞時,方轉以提高就業、協助經濟成長為政策目標。此處所謂的「物價」,一般係指與民眾生計息息相關,故令民眾與政府密切關注的消費者物價。當消費者物價上漲率超過百分之三時,各界即會對央行及政府提出應採取措施,以穩定物價的要求。

自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各國物價普遍穩定,甚至還有一些國家曾短期為物價下滑(一般稱為通貨緊縮)所困擾。在物價穩定的客觀環境下,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先後受到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2001年911恐怖攻擊、2007年次貸風暴、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2010年歐債危機、2018年美中貿易戰激烈開打與反全球化逆流迅速興起,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等重大事件的輪番衝擊,致經濟景氣不振、失業率攀升,故而各國央行在大部分期間多採行強力寬鬆貨幣政策以振興經濟;美、日與歐盟甚且採取了非傳統的量化寬鬆政策,由央行猛印鈔票,不透過銀行,直接向市場注入資金。

上述近二十年來物價與貨幣政策的演變,衍生出了兩個謎團:

一是世人好奇各國物價在不算短的近20年期間,何以多能維持穩定,讓央行能無後顧之憂地全力救經濟?另一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在各國央行努力放錢救經濟,全球近十幾年來已陷於錢滿為患之情況下,為什麼各國的消費者物價並未受到資金過剩的影響,呈現顯著上揚的現象?

對於第一個謎團,可以從全球商品與服務的供給面來解釋。二十一世紀以來,主要由於以下四項因素之發揮,使得全球商品市場的供給大幅增加,或使商品與服務的生產與供給成本顯著下降;此二者都有穩定各國消費者物價,甚至使之下跌之作用:

一、貿易自由化促進市場競爭,進而使可貿易財國際價格下降;

二、中國、東歐與越南等國由封閉走向開放,融入國際經濟體系,大幅擴增低生產成本、低價產品的供給;

三、資訊與通訊科技突飛猛進,顯著降低商品與服務之供應成本;

四、Cost down與非典型就業(外包、人力派遣等)之競爭方式,以及細密分工之產業鏈的形成,有降低生產成本之效。

至於各國央行猛印鈔票何以未曾引發物價上漲之謎,迄今似還未聞有哪位學者或是研究機構經過嚴謹之研究,對之提出具有說服力的說法,可解世人之惑。

引用來源:許嘉棟、聯合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