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資本市場大開放的時代來了

資本市場大開放的時代來了

據《工商時報》社論指出,2020年對台灣經濟的表現來說,是個充滿著驚奇的一年,股市指數與成交量再寫新高並持續翻新紀錄,新台幣狂升讓中央銀行疲於應付,仍無法阻擋固守多年的匯價底線。業績表現不凡的資通訊產業,與成天爭取各項紓困機會的許多傳統產業,形成強烈對比,而力推多年的新南向政策,在中美貿易戰與疫情的雙重影響下,成為投資新主流,不須政府誘導,廠商為了分散風險或尋找生產備援基地,都主動尋找東協各國的投資機會。

疫情持續干擾下的2020年,即將要劃上句點。這個不平靜的一年,對台灣經濟的表現來說,是個充滿著驚奇的一年,股市指數與成交量再寫新高並持續翻新紀錄,新台幣狂升讓中央銀行疲於應付,仍無法阻擋固守多年的匯價底線。業績表現不凡的資通訊產業,與成天爭取各項紓困機會的許多傳統產業,形成強烈對比,而力推多年的新南向政策,在中美貿易戰與疫情的雙重影響下,成為投資新主流,不須政府誘導,廠商為了分散風險或尋找生產備援基地,都主動尋找東協各國的投資機會。

經濟層面的變化還在持續的進行著,我們除了觀察現象、發現趨勢之外,也到了要主動針對變局提出新主張的時候了。坦言之,這一年來,對於疫情導致經濟面的變化與影響,不論政府或民間,多處在被動接招的狀態,但也的確不宜躁進,必須先累積足夠的經驗值,才能幫台灣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找到對的出路。

客觀的說,產業面部分的調整,政府的功能是很有限的,即使找到著力點也不見得可達到預期的效果,更多變動是來自廠商的自行修正,例如南向發展的政策,從不被看好到翻轉為投資熱點,決定此一變化的關鍵因素,並非政策面出現了更有吸引力的優惠措施,而是業者審度時勢,自行調整所出現的結果。

相對而言,政府在金融面扮演的角色,就頗為重要,一來政府擁有強大的主導力量,二來也有不得不為之的龐大壓力。例如新台幣兌美元價格走升,相當不利於需要匯率價格競爭力協助的出口商,央行長期干預並控制新台幣升值的幅度,當然有這方面的考量。且新台幣持續大幅升值,除了匯市不平靜,大幅湧入台灣的資金需要尋找去路,房地產顯然是這些資金最屬意的投資標的之一,以致全台灣房地產價格高漲,是否打房成了政府要面對的另一頭痛問題。

資金匯流如此浩浩蕩蕩、勢不可擋,甚至衝擊了個別市場的安定性,從政府的立場來看,當然希望可以因勢利導,把資金引入興建廠房、購買設備,可以雇用大量的勞動力並接單出貨的實體經濟投資行動,不過,與企業主動擴大南向布局的情況類似,業者要在哪裡設廠投資,自有其經營謀略的盤算,真要在台灣設廠投資,有哪個好的項目,目前滿手是錢的各家銀行,豈會不設法把資金貸放出去,資金不是廠商投資時會缺少的主要環節。且從目前湧入台灣的資金動向來看,它們更願意投放在房地產等領域,顯然多為財務性投資的資金,而非實質投資的資金。因此我們建議,就目前的情勢來看,金融面的對策順位應列在首位,尤其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與完善,應列為當務之急。

最重視資金流動情況的金融業者,陸續提出了許多的建言,包括要滿足各種不同種類的客戶,對於理財服務的需求,並擴及到資產規模更龐大、金融商品需求更多元的高淨值族群,透過營造不亞於境外投資的稅負條件,及引入星港等地的金融人才和商品,藉此提升台灣金融市場的層次等。

但不容諱言,在台灣各式各樣金融商品中,仍以股市為主的資本市場商品,最具有吸引力,不但規模遠勝於其他市場,成熟度和接受度均高,長年以來,台股的高殖利率也廣為國際法人所認同,如先集中力量鎖定資本市場,進一步開發多樣的商品,讓各項限制進一步的鬆綁,則在收納湧入龐大資金效果的同時,還有提升競爭力的積極意義。

台灣的資本市場相較於國際市場,確實有進一步完備的需要。以交易面來說,如每天的交易時間相對偏短,漲跌幅度的限制也大,原本零股僅限制在盤後交易,也是直到近期才開放於盤中進行;從商品面而言,雖經過近年來的開放,股票之外,權證與ETF、ETN等商品陸續出現在市場,但國際上各大交易所也在推陳出新,如開放理財型商品掛牌等深化資本市場的新做法,我們要跟上進度,做到資本市場商品的廣度與深度兼具,才可以讓錢願意留下來。

錢潮當前的台灣,我們的選項不僅於見招拆招、窮於應付,毋寧視此為擴大發展資本市場的一次絕佳機會,主動檢視所有的限制並盡量放開,迎頭趕上國際市場發展的進程。

引用來源:工商時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