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美豬換BTA若是一場空 台灣產業還有什麼機會?
8月28日,我國宣布放寬美豬美牛進口政策,震撼朝野與產業界,消除我國對美經貿談判的主要障礙,隨著川普政府與大陸對峙升高,台美關係快速增溫。從美國衛生部長艾薩、國務院次卿柯拉克先後訪台,台美陸續簽署「台美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台美經貿繁榮夥伴對話」,讓政府對外經貿關係,出現劍指台美BTA、遙望CPTPP的氣勢。
不過,情勢急轉直下。蔡政府面臨開放萊豬,在國內掀起的質疑與反彈後,先遭逢「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簽署、明確挺台的川普政權未連任等挑戰,如今又面臨反日本福島五縣市食品公投效力到期、CPTPP談判,對外經貿關係恐怕再開新戰場。
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先是宣布不加入CPTPP,後又稱暫不與他國簽訂新的貿易協定,讓期盼透過美國先入會,再拉台灣一把的希望落空,且美國萊豬明年元旦開放在即,難免讓國人認為萊豬吞下肚,卻可能什麼都沒換到。
過去台灣想加入TPP(CPTPP前身)時,美豬及日本核食議題就一直是導致卡關的難題,如今美國這條路恐怕不通,日本成為台灣進入CPTPP最大機會,美豬戰場還沒清理完畢,國內恐又重演2011年是否開放日本核食進口的爭論。
面對RCEP接下來可能帶來的衝擊,經濟部聽取產業意見後,主打「擁抱電動車、結盟半導體」兩大策略,協助石化、機械、汽車零組件等受產業打入半導體、特斯拉產業鏈,並邁向高值化,與爭取加入CPTPP,盼破解RCEP緊箍咒。
至於日本福島五縣市食品進口議題,雖然各界明知這是對日談判加入CPTPP時最需優先解決的一環,為了避免陷入萊豬、核食的日美兩線作戰,蘇揆與閣員們更是口徑一致,強調沒有討論此事,且沒有急於開放福島五縣市食品。
台美關係如何演變?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建議朝三方向突圍,短期加強與美合作、爭取洽簽台美BTA;中期加強新南向、增加台商在東協「地下影響力」,才是爭取加入CPTPP的長遠之路。
對於台美經貿談判面臨美國改朝換代帶來的可能變數,蔡總統喊話指出,我國11月舉辦首屆「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並簽署MOU,要在5G及電信安全、供應鏈、基礎建設合作等議題,進行討論,可說是台美關係的重大突破。
至於對產業的實質效益,蔡總統承諾,接下來政府會持續爭取和各國簽署雙邊及多邊經貿合作協定,深化台灣在區域及全球經濟的參與,也會協助企業強化關鍵研發、產業轉型,並拓展供應鏈上中下游的國際鏈結。
即使搬開這兩項經貿談判「絆腳石」都搬開,最後可能仍是兩頭空,但至少經過這一番苦戰,迫使政府、產業共同面對產業轉骨陣痛期,或反而能換回我國產業固本、加值與升級,也打進半導體、電動車等國際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