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產業轉型,台大教授辛炳隆:政府不應只是紓困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台灣雖然在防疫上繳出漂亮成績單,但在經濟發展方面,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卻憂心,政府多半在危機時,推出維持現況紓困,較沒積極協助業者轉型的做法。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也說,初期紓困是必要的,但後續應強化振興轉型,甚至若還有紓困四點○,更應變成振興一點○。
辛炳隆說,以金融海嘯為例,韓國企業不等政府作為,自己就積極轉型。例如平常設備機械都在高度使用,但遇到危機空下來,剛好重新整理評估,此時機會成本最低,所以韓國在事件結束後,成長比我們快。
「偏偏國家此時最會做的就是紓困,讓大家維持下去,這次也是,結果就是再一次錯過轉型。」辛炳隆說,例如觀光業面臨到經營困境,現在一律紓困,原本要退場要瘦身的繼續撐,因為有補助可拿。
辛炳隆說,政府紓困要分流,救急不應常態化。今年第一季、第二季針對緊急狀況紓困可以,但紓困二點○、三點○,就要有不一樣的思維,該轉型該瘦身,不能只是補助。政府應該協助業者,面對疫情結束後全球產業鏈重組,轉型競爭力產業,人才培育,都要先設定目標,才知道怎麼走。
王健全也說,疫情初期,政府提供融資保證,讓廠商可以借到錢,沒有呆帳的系統風險,補助都是必要的,但是到了紓困三點○,就要開始強化紓困後的振興轉型,甚至若還有紓困四點○,更應變成振興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