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鵬:台灣專利佈局如紙老虎
周延鵬 — 2021年02月05日周延鵬警告,由於兩岸在5G專利權上占比極為懸殊,台商製造在大陸將面臨「無立足之地」的生死關頭;台灣需要建立新的態度和模式,扎根技術,建立更有智慧的戰略模式。
鴻海法務長出身的周延鵬離開鴻海後創業,設立一家孚創雲端公司,運用大數據協助台灣企業應對國際客戶的專利權訴訟,他曾替台積電光罩盒供應商家登在美商英特格提告侵權的訴訟中「逆轉勝」,也替機殼大廠打贏美國的專利訴訟。這兩件都是他的代表作。
美中貿易戰和科技戰,加上新冠疫情等外在環境衝擊,全球興起高科技供應鏈爭奪戰,台灣也加快腳步透過修法等行動,保障自身供應鏈安全。
周延鵬自承,自擔任鴻海法務長起,近40年來他都不斷反省,有什麼方式可以導入新的智慧財產業權管理機制,建立新戰略,培養台灣產業的跨國競爭力。
以下是他接受本報專訪,完整陳述多年來的宏觀思考內容,以第一人稱記錄。
訪談內容:
工業革命後,英國、德國累積了自身的技術,美國建國沒多久就走上抄襲歐洲技術之路。100多年來,美國最了不起的地方是藉智慧財產權(IPR)和研發,整合進經濟、政治和企業制度,擁有更多創新,並發揮得淋漓盡致。
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走上大量抄襲美國之路,被美國狠狠修理,日本因此痛定思痛,在研發和IPR上必須有相當著墨。雖然無法反擊美國,但日本做到一件事,在亞洲四小龍起飛時,採用美國作法對韓國等國家授權。
沒有學到美、日教訓 難靠技術賺錢保市場
70年代,台商到東南亞投資紡織等產業;80、90年代對外投資並西進大陸,台商沒有從美國、日本企業身上學到過去的教訓,將技術和智財權化為商業行為,除可保住自己的市場,還可以賺錢獲利。
其中主要原因是,台商到大陸沒有先進的智財權管理技術。其實任何國家伴隨資本對外投資,很自然會帶動技術擴散,因為高階人才流動會把技術帶進大陸,如果沒有配套的智財權管理制度,訓練出來的人才離開自己的企業,台商經營也會岌岌可危。
除了沒有像美、日的智財權管理制度,台灣的薪資停滯不前也是問題。大陸發展產業,最便宜的方式是用台商的技術和人才,他們建立一套薪制,台灣如給台幹新台幣5萬元月薪,他們就給人民幣5萬元。將心比心,這些台幹當然想去工作五年就退休,如果這時候台灣雇主沒有布建好人才養育的制度,本身技術又碰到天花板,幹部當然會離開。
90年代韓國學日本發展DRAM、Nand Flash、LCD、OLED等產業,需要取得日本授權,付出很多代價,他們有目標,要迎頭趕上。今天日本包括DRAM等很多產業都沒有了,曾幾何時,三星幾乎快把英特爾打垮。
大陸企業想從台灣取得技術,普遍不會像韓國企業付權利金給日本一樣,付權利金給台灣,而是僱用台灣人和從外商企業流出的人才。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的台商和國家政策,有沒有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
當初日本讓美放棄了DRAM等產業,韓國也讓日本放棄了雙D產業,在技術擴散移轉的過程中,青出於藍,都走出自己非常好的智財權發展模式。很顯然,看兩岸的投資貿易和技術人才擴散,台灣普遍沒有這種意識,我們並沒有投資研發、人才和智財權。
只有台積電、大立光專利技術可以咬死人
30幾年來,面對國外競爭者時,我們的專利技術真的有長出牙齒,可以咬死人嗎?答案是沒有。談專利技術,台積電有,大立光有,以前的鴻海有,其他大部分是不長牙的紙老虎。
我們現在又碰到的大陸這樣一個傾國家資源,有超強大決心建立自主技術和IPR的社會主義國家,經過近20年模仿和抄襲別人,已非吳下阿蒙,加上改革開放後到西方留學的最優秀學生回國,以及每五年推出的國家發展計畫,大陸已經發展出自己的實力;即使過去幫別人代工,現在也走出有別於日、韓的新型態產業發展模式。
只是我們有很多人還是井底之蛙,不願面對中國的崛起。
大陸在很多領域有被美、日卡住脖子的認知,可是台灣企業沒有,雖然很多專利都被限制住了,卻沒有決心做很多冒險扎根的工作,投資人才和技術。舉例來說,在個人電腦方面,台灣只能做主機板,當初聯電想做CPU,卻被英特爾逼走,成了「無頭工業」(指缺少關鍵零件技術的產業),我們沒有學到教訓;代工路能走到今天,全因為美國的資訊產業只要毛利低於5%就放棄不做,我們甘願撿起來做,這完全是歷史機遇。
年付3,000億元權利金 台成外商提款機
台灣有好幾個產業成了「無頭工業」,技術不能自主,最大關鍵是我們沒有像過去日本從美國、韓國從日本取得授權一樣,真正扎根技術和智財權。過去30幾年來,台灣成了美國、歐洲和日本等資通訊產業的提款機,一年就要付出新台幣3,000多億元權利金,而台灣一年只能收取10至20億左右權利金,非常不平衡。
台灣沒有因為產業西進建立自主性的技術和智財權,只是使用當地的土地和低價勞工,創造龐大的代工業,反而在每個領域遭逢強勁對手,對手有非常精準的產業政策,他們用十幾年的時間,補助高校申請IPR,透過建立企業國家隊打造技術自主目標。相較下,由於台商母國的很多專利權都是無效專利,三兩下可能就被大陸扳倒了。
我經由人工智慧(AI)的大數據分析發現,台商專利在幾個領域是世界上的佼佼者。同儕比較,台積電有逾4萬多件的專利,7奈米以下的專利技術布局, 包括品質和價值都超越三星和英特爾;大立光有2,000多件專利。這兩家都是值得尊敬的公司。
5G上路 兩岸專利懸殊台商在陸製造被堵死
近年來大陸在很多領域都已彎道超車,我們如不改變IPR的經營方式,很難生存下去。舉近來討論很多的5G為例,從傳產到高科技都會使用到,台灣加總的標準專利只占5G總量的2%,大陸卻占到30%,別人用專利就足以堵死台商在大陸的製造業,台商連立足之地都沒有。
這是非常大的危機。那我們的對策和戰略是什麼?下一輪台商在大陸面臨到很多競爭對手都會是大陸企業,以後只好繼續付出「買路錢」給大陸權利人,繼續做代工。台商還沒有體會到會玩和不會玩專利的差異,會玩的人,可以在研發和人才等專利權上建立新的經營機制,排除競爭。
台灣已經來到生死存亡關頭,要用對的戰略和戰術,建立新機制。談到供應鏈和產業鏈競爭,台商應該左右逢源,做生意不能選邊。
叛將用詞譁眾取寵 宅心不仁厚
我們經常用「叛將」兩字,形容離開台灣公司到海外其他公司任職的人,這是譁眾取寵「宅心不仁厚」的說法。現在是一個全球移動的時代,難道那些曾經在美國公司上班,現在回到台灣工作的人也叫叛將嗎?以前韓國也會挖角日本退休的技術人才,有的日本人每周五下班後飛到首爾或仁川,擔任韓國公司的顧問,很平常,我們也應該理性看待。
現在台灣企業建立專利和營業秘密的管理制度,國家也有法律提供被侵權時的救濟手段,對照200多年來全球貿易和技術授權的歷史,如果遇到有人離開老東家就做情緒性的渲染,這些人是否都該被監禁起來呢?正如同過去本國銀行會引進在外銀工作過的高階經理人,最主要在借重他們累積的經驗,需要正面看待這些人才是。
不過,我也想問,台灣和大陸企業在商品貿易之外進行技術交流時,有一套自己的戰略機制嗎?我想應該沒有,尤其是學術界或財團法人與大陸技術交流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就像一層層衣服被剝光一般,並未把自己武裝起來,從交流過程中取得商業利益。
我們沒有足夠的經驗和智慧,落實執行一套國際對無形資產和智財權精明的經營管理機制,美國、日本、韓國、歐洲有,唯獨台灣沒有。
辦法上路30年申請沒幾件 一點都不work
經濟部投審會這30幾年來訂有對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但業者去申請的沒有幾件,這個制度根本不work,政府何德何能可以管理企業對外的技術合作?同樣地,對大陸和港澳地區的技術合作許可辦法亦然。由於法令卡死了,反而帶來了非常負面的效果,讓很多台商失去不錯的機會。
舉例,管理辦法規定,如果學校或財團法人使用了科專預算研發的申請專利,就不能授權給大陸,問題是,既然已經申請了專利,表示技術已經公開,為什麼不能對外授權把錢賺回來,繼續投入發展新項目?
政府的層層管制,悖離了國際規範的原則,未對廠商的對外技術合作和技術擴散是供協助。今天大部分國家在對外技術合作上,除了少數的國防敏感項目,其他都是原則不管、例外管制;台灣則相反,這種機制一點都不work。
這種做法無法培養台灣廠商,建立可以像貿易一樣操做的智財權制度,是沒有抓到問題關鍵,政府應該把資源放在讓企業扎根建立智財權上,打造國際性技術交易模式。
反觀大陸在對台政策上,非常有戰略,現在也鼓勵個人到大陸去創業。我同樣要反問,台灣這些個人是否有商業模式,到大陸獲得很好的發展呢?如果沒有,抱著打工仔的心態去,就會像之前大陸吸引台灣影視人員去一樣,被大陸人超越了就被趕回來。
企業做大只想取代供應商 國家隊喊假的
我們的政府應該要教個人如何建立自己的戰略模式,走向國外。舉日本政府為例,他們用行政指導方式,讓同一種產業都以一家企業為中心,形成整體組織體系和戰略的協作系統,進而建構產業鏈;但在台灣,很多企業做大後往往想將供應商取而代之,說要建立國家隊都是虛的,表面上談合作,還是習慣單打獨鬥,到了晚上夜奔敵營的也大有人在。這種心態不改變,我們無法繼續在全世界成長茁壯。
我一直在想有沒有更智慧的戰略模式,打造台灣產業的強壯體格?現在我們正面臨轉折點,因為基礎很好,一切還來得及,我們需要新的態度、工具和模式。
過去我在鴻海的法務工作,每天和外國人打仗,很辛苦。經過多年累積,我對未來產業競爭的核心發明了三個產品,可以在幾秒鐘內破解美國和全球專利。
包括台積電的4萬多件專利、大立光的2,000多件專利,以及全球公司,都可以經由AI幾秒鐘的分析,在20項儀表板上看到詳細評估,找到專利訴訟的瑕疪和威脅,提供給專利權所有人。
此一突破是讓AI取代過去靠Google的傳統條列式檢索,只要輸入特定專利或一家公司名稱,從任何決策點切入,經過AI和儀表板數據,就可以掌握同行所有相關研發、專利布局的優缺點
我代理過的專利訴訟案件,沒有不打贏的。像勤誠興業在美國被告的專利官司;美商英特格告家登的專利權案,我們只花了三秒鐘就找到支持家登的專利資訊,取回近新台幣9.8億元的擔保金。依據我的人格特質,我始終站在弱勢的一方,也不會代表外商和台灣企業打官司,現在我已無所求,始終記掛在心的是,如何讓我們這塊土地變得更美好,讓我們的產業擁有更好的跨國競爭力。
引用網址: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1824/5212945?ref=tab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