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匯優先 央行走自己的路 去年買匯391億美元
根據過去的經驗,一旦被美國財政部列入匯率操縱國,將產生四大影響,一是不得向美國主要融通機構借款,二是不能參所有美國政府的採購案,三是由IMF(國際貨幣基金)出面監督,四是與美國貿易往來關稅改採逐一議約。例如已二度被列入匯率操縱國的越南及瑞士,目前均與美國財政部進行談判及協議中。
楊金龍指出,去年3月以來,美國等主要經濟體為因應COVID-19疫情衝擊,包括美國、歐元區、日本等主要央行持續大規模購債,至年底三大央行合計資產規模占全球GDP比率較疫情前遽增近10個百分點,至27.1%、創歷史新高,及推出史上最大規模的14兆美元紓困及振興方案,使得美台利差大幅縮小。反觀台灣因防疫表現及經濟基本面較佳,且整體貿易出超擴大、台商回台投資的資金回流等,均影響匯率走勢。
但台灣因外匯存底充裕,沒有向美國融通的需要,歷來也沒有參與美國政府的採購案,且台灣並非IMF的會員國,因此前三項都沒有影響,只是最重的第四項(關稅),勢必大幅增加台灣對美國的貿易成本。
話雖如此,由於台灣是出口導向的小型經濟體,匯價高度波動對廠商、特別是中小型廠商的衝擊,很可能更甚關稅,因此兩害相權之下,央行去年以行動證明,維持匯率穩定才是首要之務,即央行匯價政策仍維持相對穩定,新台幣暴漲暴跌的機會不大,而是順市場小碎步平穩前進。
台股10日跟著美股反攻,盤中一度大漲逾百點,卻因外資仍賣超新台幣38億元,使得攻勢受阻,指數至收盤縮小僅上漲58點,觀察外資在匯市也轉為小幅匯入,加上新台幣前一個交易日重貶後,出口商趁機進場拋匯,盤中最高價仍來到28.25元。
楊金龍表示,尤其11月及12月因國際美元持續走弱,外資匯入金額大幅增加,造成國內匯市有失序之虞。央行為維護匯市秩序,並避免負面效應外溢至實體經濟面,遵循金融穩定及幣值穩定的法定職責,在該二個月期間加大匯市調節力道,下半年買匯352億美元,全年總計買匯391億美元。因此,新台幣從2019年底至2021年3月8日止對美元升值約6.4%,與其他貨幣相比,匯率相對穩定。
楊金龍說明,台灣與新加坡及瑞士等小型經濟體,面臨資本流入的巨大挑戰,主要來自美國聯準會(Fed)等貨幣政策外溢效果,鉅額資金流入造成外匯市場穩定面臨挑戰,金融穩定、實體經濟活動及物價易受到負面衝擊。為因應外溢效應,均須積極調節匯市,以維持金融穩定,台灣也面臨類似情況。
例如瑞士央行2020年前三季淨買匯約1,141億美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2020年上半年淨買匯444億美元,2020年全年香港金融管理局淨買匯約495億美元。楊金龍強調,小型開放經濟體調節匯市,與美國實施量化寬鬆政策相同,均為達成央行法定職責的重要貨幣政策工具。
來源:中時、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