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提升農業用水效率 陳吉仲:將加強轉型旱作、強化灌溉設施

提升農業用水效率 陳吉仲:將加強轉型旱作、強化灌溉設施

水情吃緊,目前全台農田停灌面積已達7.4萬公頃,佔灌區的24%,創歷史新高。昨(22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諸多立委就質疑,「每次缺水都犧牲農業?」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則表示,「就算水庫的水都給農業用也不夠」,停灌措施是為了減少農民損失,而非為了民生、工業用水退讓。

水情吃緊,目前全台農田停灌面積已達7.4萬公頃,佔灌區的24%,創歷史新高。昨(22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諸多立委就質疑,「每次缺水都犧牲農業?」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則表示,「就算水庫的水都給農業用也不夠」,停灌措施是為了減少農民損失,而非為了民生、工業用水退讓。

因應氣候變遷下的極端酷旱,陳吉仲強調,將提升農業用水效率並擴大灌溉服務,目前已於供灌區實施分區輪流灌溉,並將於停灌高風險區加強轉型耐旱作物、布建智慧灌溉系統。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孫文臨攝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孫文臨攝

農業耗七成用水? 陳吉仲:大比例將回歸地下水

天(22日)是世界水資源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要求農委會、經濟部針對農業水資源調度及利用效率問題等為議題進行報告與備詢。

去(2020)年是1964年以來,首次無颱風侵台,各水庫集水區降雨量僅歷史平均值的2~6成。面對56年來最嚴峻乾旱,農委會自去年11月底起,陸續於水情最嚴峻的嘉南、台中、竹苗及桃園地區宣布停灌,累積面積約7.4萬公頃,佔31萬公頃灌區的24%,創歷史新高。

立委蔡壁如、楊瓊瓔等對此連番質疑,「每次缺水就犧牲農業?」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則回應,「如果犧牲掉農業我就不該站在這裡。」事實上,農業用水中僅不到來自水庫,有六成以上來自河川引水。陳吉仲強調從去年的二期至今年的一期農作,就算把停灌區水庫所有的水都給農業用也不夠,「如果今天水資源夠的話,我們絕對不退讓。」

根據水利署,農業用水約佔全台用水量的七成,蔡壁如進一步批評農業灌溉水圳的漏水率高,「一條水圳有一半是流掉的、1/4蒸發掉,真正流到農田裡的只剩1/4。」陳吉仲則指出,圳路的工法應符合生態,不應為了防堵漏滲而水泥化,此外,「並非七成的水都用在農業上,有大比例會回歸到土地、涵養地下水源。」

大比例的農業用水將會回歸到土地、涵養地下水源。資料照,陳宣竹攝大比例的農業用水將會回歸到土地、涵養地下水源。資料照,陳宣竹攝

分區輪作提升農業用水效率 增設灌區外水利設施

針對農委會抗旱的調適策略與應變措施,陳吉仲表示,在扣除停灌面積後,今年各灌區仍供灌23.6萬公頃農地,其中位於中南部地區(南投、彰化、雲林及高雄)共約6.8萬公頃,因水情較為吃緊已開始實施分區輪流灌溉,於各區進行供一停一(供水一天停水一天)、供四停四等歇期間不同的輪灌作業。

在用水量大的稻作上,農委會於今年一期作開始實施「稻作四選三」政策,鼓勵稻農於四個期作中只種三期稻作,留一個轉作生產環境維護措施,預計將稻作面積從每年28萬公頃減到26萬公頃。

此外,農委會將於被評選為第一期作(春季枯水期)停灌風險高的地區,實施「大區輪作制度」,鼓勵農民於四期稻作中選一期轉作旱作雜糧。陳吉仲表示,將積極研發耐旱作物品種,並強化乾旱情境病蟲害防治技術,「這是為了農民收入,也讓農業用水達到更好的效率。」

除了31萬公頃農地屬於灌區,另有約37萬公頃農地屬於灌區外,該區的水利建設不如灌區完善。陳吉仲表示,自農田水利會於去年升格為公務機關後,目前已盤點出約18萬公頃位於灌區外、有水源的農地,將增設引水、蓄水設施,擴大灌溉服務區域。

農委會在石門水庫灌區試辦「大區輪作制度」,在桃園、石門共31000公頃的雙期作水稻,依 工作站或水利小組分區,以2年為週期選擇每年1期作期間輪植旱作。來源:會議簡報農委會在石門水庫灌區試辦「大區輪作制度」,在桃園、石門共3萬1000公頃的雙期作水稻,依工作站或水利小組分區,以兩年為週期選擇每年一期作期間輪植旱作。來源:會議簡報

「沒有國家靠清淤讓水庫回春」 農委會加強維護森林集水區

農委會預計於明年啟動「農業節水科技計畫」,將布建智慧灌溉系統,與研發高效水資源利用技術。日前(17日)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發布新聞稿,表示團隊研究出「智慧水閥」技術,能透過間歇灌溉,節約30~40%的稻作灌溉用水,同時節省灌溉人力與時間成本。

水利署公布數據指出,去年全台各水庫清淤量達1440萬立方公尺,創歷史新高,約為歷年平均值2.6倍。然而,立委鄭運鵬一語道破,「沒有國家靠清淤讓水庫回春。」清淤永遠趕不上淤積的速度,唯有從源頭做好水土保持才能治本。

陳吉仲則回應,加強水源涵養也是農委會重點目標,「農委會水保局、林務局責對所有水土保持、森林保育的工作則無旁貸。」將持續維護森林集水區完整穩定,以減少土石的沖蝕、崩塌,達到減緩洪患、 延長水庫壽命的目的。

應用智慧水閥系統,可使用手機APP監看水位並進行遠端灌溉管理,省時省工。照片來源:農委會應用智慧水閥系統,可使用手機APP監看水位並進行遠端灌溉管理,省時省工。照片來源:農委會
引用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