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正在謹慎調整的若干國家央行政策
全球主要國家的中央銀行寬鬆政策方向不變,但是踩油門的力道、方向盤的方向都出現調整的軌跡,造成了三月份股市與債市劇烈震盪。由於美國、日本、乃至台灣的央行貨幣政策決策會議都已經結束,初步的調整已經暫告一段落,至於放鬆油門的央行總裁們,是否要踩煞車,還有美國與中國一鬆一緊迥異的貨幣操作對全球經濟會帶來什麼樣的長遠影響,那就得仔細觀察今年第二季的實體經濟復甦與金融市場的波動再說了。
不過市場對於央行的政策的確極為緊張,說是驚弓之鳥可能太超過,但是不斷探詢蛛絲馬跡、甚而擴大解釋則是從紐約到東京的普遍現象。光是本星期,美國就有兩場由聯準會主席與財政部長連袂出席的國會聽證會,一場聯準會主席對BIS(國際清算銀行)的演講、外加兩位聯準會副主席、一位聯準會理事、外加紐約聯準會總裁的公開演講。
美東時間本周二(3月23日中午),台北時間24日深夜,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與財政部長葉倫將一同參加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視訊聽證會,隔天兩人將再出席參議院的聽證會,兩場議題都聚焦在連續鉅額紓困預算的執行,以及對於總體經濟復甦與金融安定的衝擊。加上鮑爾與聯準會官員的五場演講,全球投資機構與各國政府都豎起了耳朵,設法演繹其中的微言大義。
相較之下,政策轉彎比較明顯的是中國與日本。日本銀行(日本中央銀行)在上周五舉行利率決策會議,日本銀行總裁黑田東彥強調「維持目前的政策框架」,日本央行將「有耐心地」通過控制收益率曲線(Yield Curve)來貫徹強有力的貨幣寬鬆政策,市場高度預期日本央行必須放寬長天期國債利率的波動區間,最終日本央行也採取溫和、低於市場預期的微調,將十年期以上長期公債的政策調控區間,從目前的0.2%,略為擴大至0.25%。
雖然日本央行的政策會議與總裁的公開宣示仍然維持極為鴿派的立場,但是日本股市卻在利率會議召開的隔日,3月22日出現超過2%的重挫,摜破3萬點大關,一度跌幅深達684點。主因除了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首度出現鬆動之外,更重要的是日本央行決定移除「每年購買6兆日圓ETF」的下限目標,僅維持每年收購12兆日圓的上限,在市場重挫下才會進場買進 ETF,而且只買東京證交所第一部與指數連動的ETF。
在日股漲破3萬點、創下二十餘年來新高的此時,日本央行減少股市ETF的購買,有利於擴大貨幣操作的彈性空間,當然是因為對經濟復甦的預期、認為過去一年多超級寬鬆的政策可以開始微調,為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留下彈性空間,不過由於日經指數目前正處於高點,因此觸發強大的獲利了結賣壓。
日本隔鄰的中國政府也在朝向「恢復常態」的方向調整貨幣政策的方向,2021年至今三個月,除了農曆年期間的現金需求較高之外,中國人民銀行一路在回收貨幣流通性,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期間,強調「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合度」,中國不只調整貨幣政策,今年的財政赤字預算、以及地方債的專項債發行規模,都比去年要縮減。
中國與台灣都面臨到熱錢流竄,市場利率太低,銀行過度仰賴房地產放款的問題,政府抑制蠢蠢欲動的房地產炒作熱潮,動員央行、住建部門、地方政府、以及財政部,出爐各種宏觀與微觀的政策。相較於美國、日本、歐洲等先進國家原本就靠高額的房產稅與交易所得來抑制房市炒作,台灣是由央行推出選擇性信用管制,限制銀行貸款成數,再加上房地合一2.0稅制改革來抑制房市炒作,中國則由人民銀行與地方政府在貨幣、財政嚴控資金流向,貫徹李克強「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的政策要求,加上各地方政府的限買限賣行政手段,來抑制蠢蠢欲動的炒房熱潮。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各國中央銀行雖然還是高喊寬鬆,但是政策分歧的態勢已經越來越明顯,FED正在對1.9兆美元的紓困方案提供支持,讓財政部得以順利發行公債,而隨後拜登與民主黨國會議員們還在聯手推動「重建美好未來」(Build Back Better)的基礎建設、電動車、供應鏈重組等方案,預算金額也是從2兆美元起跳,美國天量的財政赤字與無上限QE還在衝刺。
美國為了自身政治目的與經濟復甦,所推動的鉅額財政赤字計畫,其實是三月份全球股市與債市震盪的震央,持續推動寬鬆也與中國、日本、台灣等國的選擇性收縮步調不一致,各國央行表面寬鬆一致、實質逐漸分歧的現象,也是過去十年來未曾見過的跡象,後續衝擊值得我們仔細觀察,預先準備因應方案。
引用網址: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323000086-260202?chd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