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底拖網漁業碳排與航空業一樣高 每年拖出10億噸碳
該研究估計,底拖網漁業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6~15億噸之間,或平均每年10億噸,2019年航空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為9.18億噸。
沿海床拖行 底拖網漁業每年產生10億噸碳排放
這份由26位海洋生物學家、氣候專家和經濟學家合著的研究報告指出,漁業常見的海底拖網捕撈法,因為使用沉重的網沿著海床拖行,每年「抽出」10億噸的碳。
海洋沉積物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儲存庫。根據該研究,碳從海底沉積物釋放到海水中,增加海洋酸化程度,不利海洋生產力和生物多樣性。
這份報告〈保護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糧食與氣候〉是第一份描述全球拖網漁業如何影響氣候的研究。報告中說明了應該保護海洋的哪些區域,以保護海洋生物、促進海產的產量並減少碳排放。
全球僅7%海洋受保護 策略性保護海洋可獲得三重效益
目前全球只有7%的海洋受到某種程度的保護。科學家主張,透過策略性地管理海域(例如有大規模工業捕魚活動的區域、經濟海域),世界各國可以為氣候、糧食和生物多樣性方面取得顯著的助益。此外,保護「策略性」海洋區域可以多生產800萬噸的漁獲量。
該論文的主要作者、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駐地探險家薩拉(Enric Sala)說,「在這項研究中,我們開創了一種新方法,可以識別出那些『如果能積極保護』,就能減少碳排放、促進糧食生產,並保護海域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如果世界各國共同努力,2030年保護至少30%的海洋,我們很快就能感受到這些好處。」
科學家們找出物種和生態系統面臨人類活動最大威脅的海洋區域。他們開發出一種演算法,找出加以保護、便可在生物多樣性、漁業生產和減緩氣候變遷三個目標中帶來最大收益的海域,用這些資料產生政府可根據自己的優先順序使用的「藍圖」。
拖網捕撈產生碳排放量最多的國家,也就是減碳收益最高的國家,分別是中國、俄羅斯、義大利、英國、丹麥、法國、荷蘭、挪威、克羅埃西亞和西班牙。
科學家們說,他們的研究結果支持「自然與人類雄心聯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 for Nature and People)設定的2030年保護至少30%海洋的目標。
保護4%海洋可消除90%底拖網碳干擾 南極最優先
根據這份研究的計算,要消除90%目前底拖網作業造成的碳干擾風險,只需要保護大約4%的海洋(大部分在國家海域內)即可。
報告另一位合著者、法國蒙彼利埃大學教授穆洛(David Mouillot)說:「其中一個優先要保護的地區是南極洲,這裡目前保護措施很少,但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收容許多因為氣候變遷而來到這裡的脆弱物種。」
英國太平洋與環境部部長戈德史密斯(Zac Goldsmith)肯定這份研究對海洋保育科學的重要貢獻,並承諾將竭盡全力在中國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上強調這個目標的重要性。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第15屆會議今年將在中國昆明舉行,預計將以2030年保護至少30%海洋的目標為基礎,談判出一項全球性自然保護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