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謝錦芳專欄:氣候政治經濟學

謝錦芳專欄:氣候政治經濟學

為加強全球減碳速度,美國總統拜登預定4月22日舉行線上的氣候高峰會,重新掌握全球氣候治理的主導權。
為加強全球減碳速度,美國總統拜登預定4月22日舉行線上的氣候高峰會,重新掌握全球氣候治理的主導權。(AP)

為加強全球減碳速度,美國總統拜登預定4月22日舉行線上的氣候高峰會,重新掌握全球氣候治理的主導權。

 

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推出綠色振興方案,重返《巴黎協定》,預定4月22日舉行線上的氣候高峰會,邀請全球40位國家領袖,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國總統普丁等,透過這次氣候峰會,美國企圖重新掌握氣候治理的主導權。

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這次對新冠疫情超前部署,國際能見度大幅提升;但在對抗氣候變遷方面,不僅政府動作慢了好幾拍,產業轉型遲滯,後果令人憂慮。

台灣須需明智氣候治理 加速產業轉型

「從國家利益的角度來看,台灣需要明智的氣候治理,應該擬定氣候戰略,加速產業轉型。」台大法律學院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葉俊榮15日在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舉行的氣候變遷論壇中指出,對抗氣候變遷需要各國共同合作,從來沒有一個議題如此國際化,台灣可以透過民主機制,擬定氣候政策,與國際聯結,同時推動產業轉型,提升國家競爭力。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15日舉行「氣候變遷下的治理與挑戰論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提供)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15日舉行「氣候變遷下的治理與挑戰論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提供)

以英國為例,早在2008年就通過《氣候變遷法》。新冠疫情期間,英國首相強森去年11月提出綠色工業革命十大重點計畫,預定2030年停止新售燃油汽車,並採取新措施要成為碳捕集的世界領導者。葉俊榮指出,英國政府大動作推動綠色工業革命,是從國家利益角度出發,把危機變商機;英國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藉此重新奪回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台灣是氣候變遷加害者 也是受害者

遺憾的是,對於氣候變遷這個全球性議題,台灣一直缺乏主張。葉俊榮直言,「對於氣候變遷,台灣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但政府從來沒有正面思考,心態上則是一直拖延。」他呼籲選民要把握手中的選票,在下一次選舉中,要求候選人公布自己的氣候政策。

氣候變遷在台灣是現在進行式,根據中研院的研究,本世紀中期,石門、桃園農業用水可能短缺4成,非常嚴重。中研院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指出,德基水庫目前的蓄水率僅4%,乾旱不僅影響水情,也衝擊水力發電。乾旱期間,大氣比較穩定,此時啟動火力發電,也使得空汙惡化。

中研院早在2019年6月公布「深度減碳政策建議書」,呼籲蔡政府重視氣候治理,啟動深度減碳途徑規畫、建立多元利害關係人對話平台與公眾審議程序、訂定《氣候變遷法》等。可惜,1年10個月之後,這些政策建議仍靜悄悄地躺著。

由於現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所定減碳目標落後國際太多,完全不符合國際趨勢,環保署表示將修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目前正在研擬第二期(2025年)的減碳目標,過程中必須與產業溝通與對話。

環保署研擬的減碳目標 遭批太荒謬

不過,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直言,「依環保署提出的草案,第二期各部門減碳額度目標出爐,其中,排碳量最大的製造業必須在2025年前減碳0.2%,這樣的目標幾乎沒有什麼變動,簡直荒謬,顯示政府在氣候治理上缺乏信心與決心。」

或許有人以為,台灣整體排碳量不算高,也不是聯合國成員,可以裝死,不必理會《巴黎協定》。其實,台灣是排碳大國,在人口一千萬以上國家,台灣的人均排碳量排名第8。面對氣候危機,無論從國家利益、產業競爭力的角度,減碳都是必須走的路。(相關報導:謝錦芳專欄:乾旱之島更多文章

歐盟擬於2023年開徵碳關稅,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上任後首場演說強調,「貿易政策應該是保護地球、對抗氣候變遷的,美國應擔任這項行動的領導者。」台灣如果不積極因應氣候變遷,企業出口的高碳產品可能被課徵碳關稅,將嚴重衝擊產業的競爭力。產業與其屆時面臨氣候貿易障礙,不如及早轉型。

引用來源:風傳媒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