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派陶德考察 台灣應對似不及格
拜登的代表團短短兩天訪台行程,向台灣傳達「要做好應有準備」訊息。但陶德臨時安排與立委、學者對話,「講真話」的場合,「九二共識」話題引爆立委論戰,占去座談大半時間。陶德等人想知道台灣各政黨在蔡英文政府拒絕九二共識後,朝野對兩岸「共同政治基礎」有無具體對應策略,魯莽的台灣政客們卻聽不懂真意,幼稚地在美國訪賓面前重演藍綠惡鬥爛戲,說明台灣對當前情勢毫無準備。
陶德當年協助「台灣關係法」立法,幾十年來在國會關注兩岸關係,是理解美中台關係的局中人;兩位前副國務卿史坦伯格和阿米塔吉,是親身參與其中的外交老手。史坦伯格在1996年台海危機後出任副國安顧問,在李登輝發表「特殊國與國關係」後,更參與美台協調。
阿米塔吉當年在陳水扁說出「一邊一國」時,曾對台未事先告知強烈抨擊,還要時任陸委會主委蔡英文解釋。他們雖都是台灣的老朋友,也是美國「一中政策」執行者,只是台北這次刻意淡化這點。
陶德致詞強調,拜登的氣候特使柯瑞正訪問中國、日本首相菅義偉訪美,和他率團訪台三者同時發生的微妙外交安排,他代表拜登重申美國將支持台灣積極投入自我防衛。他用字精準,雖然關切台海情勢,陶德卻隻字未提中國,只強調美台緊密的「非官方關係」,美國送暖但未踰紅線。
正如拜登和菅義偉聯合聲明,「我們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並鼓勵兩岸議題的和平解決方式」,罕見地關切台海情勢,仍期盼兩岸以和平方式自行解決問題。
這個基調和蔡政府期盼美國從「戰略模糊」,走入「戰略清晰」,還是有差距。美國願護衛台灣安全,朝有利台灣的方向前進,從陶德離台後AIT宣布新軍售可知;但美方並未開空白支票讓台灣可恣意挑戰大陸,態度也很明確。尤其期待台灣增強自我防衛意識和力量,可說是此行重點。
陶德和立委座談「考問」完九二共識問題後,美方追問台灣年輕人對美國、對區域安全的理解,以致引發所謂「年輕人不怕兩岸衝突,又不想當兵」的說法。這種評論是否公允是一回事,但台灣縮短兵役期限、對須面對的「自我防衛」,台灣社會缺乏集體心理和自衛實戰準備,都屬事實。
陶德等關切台灣「自我防衛」準備好多少,一旦台海真有衝突,美國須投入的支持有多少,美國人心中並非沒有精算。拿類似問題來問台灣學者,美方想知道台灣如何看待兩岸軍事風險與可能走向。這種態度使陶德一行「說得少,聽得多」,指相關意見將做為未來美國兩岸議題的參考。台北可能答非所問或文不對題,重要的是,美國也向台灣社會傳達對台海情勢「嚴重關切」,這種訊息恐怕比送暖對台灣更具意義。
在美中競逐大格局裡,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尚未全盤浮現,對台海「戰略模糊」或「戰略清晰」,華府也存在爭議。主張「清晰」者相信北京最終會出手想統一台灣,美國必須以清晰立場,阻斷北京的冒險舉措;「模糊」論者則相信北京不會真出手,模糊戰略可促成兩岸和平對話,讓風險可控。
不論那一種評估,對台灣都是莫大壓力。真的動武,台灣準備不足;而重啟對話,台灣又無籌碼可對應。任何發展都意味台灣當局須立馬改弦更張政策,不能漠視以對,只等著美日施援手。
台灣社會常讓外人驚奇難解。驚奇之一是舉世防疫孔急,連外出聚餐都約束限制,台灣人卻過著往常般的日常生活;連媽祖遶境多日,數十萬人聚集,全然無懼疫情風險。另一驚奇是美日對台海情勢連續警告,要中共勿錯估形勢,台灣社會卻全然對共軍機艦威脅無感,盲信美國將提供保護。
台灣多數民眾相信大陸不致動武,現況可延續。但美國人不敢輕諾,日本進退之間也猶豫,台灣憑什麼如此自信,認為堅持民主,就不會重蹈香港命運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