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貧窮」這件事引起的全球問題
Poverty (貧窮)這個單字是出自拉丁文的 pauper,意思是 poor,泛指缺乏金錢或資源,後來演化成法文的 poverté,再變成現今的英文。Pauper 一字如今在英文仍是指窮光蛋或貧民,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曾經寫了一本著名小說「乞丐王子」,英文書名就是(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另外一個 p 開頭的字pilfer 源自於法文的pelfre,意指 plunder 或 pillage,從中文都可以解釋成偷竊或搶劫。為何這個月要以 Poverty 做為主題,原因其實是最近一些經濟頭版新聞都與這個主題有關。
字源解釋
pauper (拉丁文,窮光蛋or貧民)
↓
poverté (法文)
↓
poverty (英文,缺乏金錢或資源)
法國「黃背心運動」一週年:政府精簡支出
先從 2018 年 11 月 17 日在法國爆發的黃背心運動說起。
當初爆發抗議人潮,主要是針對燃油價格飆漲及物價攀升,後來則演變成反對法國總統馬克宏 (Emmanuel Macron) 和他所推動的經濟改革措施。
今年適逢黃背心運動一週年,示威者再度走上巴黎街頭,並占領所謂的「消費殿堂」拉法葉百貨公司導致其關門。為了平息示威者的怒氣,馬克宏去年即暫緩調高燃油稅,同時凍結電費、天然氣價格,也暫緩於 2019 年實施汽車排放規定和老舊汽車罰款政策,之後馬克宏決定徹底取消 2019 年調漲燃油稅的計畫,並舉辦全國大辯論。
今年 4 月 25 日馬克宏宣布幾項改革措施,包括大幅精簡中央政府機構,增加地方一線辦事員數量、取消高級公務員的高薪待遇、象徵性減少公民稅收,2020 年起,月收入不超過 2000 歐元者,其退休金將與通膨同步調升。
智利百萬人上街:總統解散內閣
第二個例子發生在智利。
由於國內政治危機未平息,智利總統皮湼拉 (Sebastian Pinera) 於 10 月 30 日宣布取消主辧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PEC) 高峰會以及 Cop 25 氣候變遷大會,這是 APEC 自 1993 年舉辧第一次非正式經濟領袖會議以來,首度取消峰會,也讓原本計畫在本次會議中簽署美中貿易協議的美國與中國大陸不得不另外安排其他時間及地點。
這次智利民眾示威的導火線也是因為地鐡票價調高 30 披索(約新台幣 1.26 元),尖峰時段單程票從 800 智利披索調高至 830 智利披索 (約新台幣 35 元) 所致,但民眾高喊「不是 30 披索,是 30 年!」,智利自前一位獨裁者皮諾契特 (Pinochet) 政權結束後,從1990年至今,智利的經濟與法律政策尚未得到全盤改革,現任總統皮湼拉個人財產估達 28 億美元,是智利最富有的人物之一,自然更引起民眾的不滿。
近百萬人民上街頭的結果,逼得總統宣布解散內閣,公開向人民道歉,並承諾保障最低工資、提高國民年金 20%、凍漲電費,未來並將提出法案由國家負擔昂貴的醫療費用。
「貧窮」其實是一種感覺
今年 10 月 14 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出爐,由研究貧窮議題的印度裔美國經濟學家巴納吉 (Abhijit Banerjee)、法國經濟學家杜芙若 (Esther Duflo)、以及美國發展經濟學家克雷默 (Michael Kremer) 共同獲得,以表彰他們對減輕全球貧困之實驗方法做出貢獻。
根據他們的實驗發現,在消滅貧窮上,政府必須對試圖解決的問題進行更細的切割,並針對制度上的細節 (institutional details) 進行系統性的比較分析,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舉例來講,許多專家學者可能認為微型信貸可以協助低所得者取得資金融通,但問題是,雖然微型信貸增加借錢的機率,但是其效果普通,實驗研究也未找到微型信貸可以提高窮人家庭所得的證據。
其實貧窮是一個相對的感覺,在解決貧窮問題的背後,凸顯的是所得分配不均日益惡化的問題。
聯合國自 1993 年起將每年的 10 月 17 日定為「國際消除貧窮日」,用以喚起世界各國對因制裁、各種歧視與財富集中化引起的全球貧富懸殊,提高全球的滅貧意識,提醒所有人持續為減少貧困的共同目標--「2015 年時,每日以不到 1 美元維生的人口比例能減半,以及挨餓的人口比例減半」而努力。
但這個目標並沒有被達成。於是聯合國又在 2015 年將「消除貧窮」列為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 SDGs) 17 項指標的第 1 名,將貧窮人口減半的目標延後到 2030 年。如果沒有新的突破,這項目標的達成可能依然充滿挑戰。
「貧窮」將影響 2020 美國總統選舉
貧富差距過大問題不僅僅影響發展中國家,甚至連已開發國家也面臨衝擊,例如法國就面臨到如何減少政府赤字並兼顧窮人福利,但又能振興經濟的困境。
在大西洋岸另一邊的美國,前 1% 富豪財富暴增,其資產總和將超越中產階級和中上層階級的總和,這也讓 2020 年的美國總統選舉出現變數,其中尤以民主黨參議員華倫 (Elizabeth Warren) 的富人稅主張最引人矚目,在此之前另一民主黨參議員桑德斯 (Bernie Sanders) 也表示美國不應存在任何億萬富豪,他們的主張引起美國富人的反彈與憂慮,並導致前紐約市長、億萬富豪彭博 (Michael R. Bloomberg) 在 11 月8 日登記參加 2020 年民主黨總統初選,成為對 2020 總統大選表露興趣的四名億萬富豪之一。
這或許是美國選舉歷史中,首次在全國性的選舉上出現討論億萬富豪的議題,顯示民眾開始意識到財富和機會的巨大差距。當初川普因為要「讓美國再次偉大」而當選總統,這一次會不會因為「讓美國貧富差距擴大」而落選,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M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