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國內新聞

陳揆感謝鞭策,拋出經濟短中長程計劃

來源: 自立晚報 2012年09月24日

關於產業結構調整,陳院長指出,臺灣在八零年代從勞力密集轉向資本密集,在勞力密集時代,勞工可以分享經濟成長的結果;到資本密集時代,則提供資本的企業主,較有機會分潤成長的果實。另一方面,因技術未能自主,生產附加價值不高,或只是代工生產中間財,企業所得利潤不多,員工薪資不易調整,就業機會也增加有限。 閱讀全文

人才危機癥結何在

人才危機癥結何在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09月21日

台灣的大學教育普及率名列世界前茅,大學排行榜每年進步,以台大為例在很多國際評比都領先亞洲多數國家大學,台灣各大學的教授多半畢業於西方著名大學,陣容非常的強,台灣年輕人在國際性各種科技和創意競賽中的表現更是傑出。為什麼很多人認為台灣正在鬧人才荒,其癥結在哪裡,我們不妨從各方面稍做檢討 閱讀全文

彭淮南:QE3沒QE1強

彭淮南:QE3沒QE1強

來源: 工商時報 2012年09月20日

彭淮南分析,美國物價平穩,但失業率高,且經濟成長動能偏低,官方利率卻接近零,在沒有用傳統利率政策使用的空間,只好透過印鈔票來買債和MBS,壓低利率,讓資金趨向股市等風險性資產,進而因財富效果帶動消費和投資。 閱讀全文

尊重就業市場,重新活化青年職涯規畫

尊重就業市場,重新活化青年職涯規畫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09月18日

我國青年就業問題的根源是高等教育盲目擴張,大學畢業生數量遠遠超過台灣產業發展所能負荷。回顧一九八○年代以前,政府將中等學校以上的教育視為人力資源政策的一環,並視產業發展需要,嚴格控管大學校數與科系的設置。如此雖限制民眾讀大學的自由,卻能避免國內人力資源結構與產業發展脫節,而那時候青年失業率也大致能維持在五%以下。 閱讀全文

管中閔:產業結構改革才有救

管中閔:產業結構改革才有救

來源: 中央社 2012年09月18日

管中閔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台灣不能重蹈「兩兆雙星」覆轍,限於國家預算及舉債上限,政府目前也沒辦法如大家期待,像南韓、大陸一樣,採用降稅、降息等措施提振經濟。 閱讀全文

劉憶如評美國QE3與歐洲OMT

劉憶如評美國QE3與歐洲OMT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09月17日

繼九月六日歐洲央行宣布政策猛藥OMT(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s)之後,美國緊接著於上周四(九月十三)第三度祭出非正軌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3)。歐洲的OMT解決的是燃眉之急;而美國的QE3則顯示經濟復原情況不如理想。因此,市場上雖產生資金慶祝行情,但這些「非傳統」的政策背後所凸顯的問題,不應輕忽對待。 閱讀全文

「經濟動能推升方案」 五大方針拼經濟

來源: 中央廣播電台 2012年09月17日

國際景氣不振、台灣出口衰退,為提振經濟,行政院推出「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內容涵蓋產業多元創新、促進輸出、強化人才、促進投資及加強政府效能等五大方針。行政院預估,這項兼顧短、中、長期的方案,每年將可為台灣增加1%至1.6%的GDP成長。 閱讀全文

從特別301的談判歷史反思TIFA諮商

來源: 工商時報 2012年09月14日

自1988年以來,由於台灣每年對美經常享有逾百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自然成為特別301名單上的常客。每當華府這份貿易障礙報告一出來,我國政府官員及各家媒體還得在厚達六百多頁的報告裡細數評述台灣的頁數,一旦頁數增加,便憂心忡忡,深怕遭美國報復。美國學者曾評估過301的成效,發現301對亞洲最有效,其中又以台灣的配合度最高。 閱讀全文

馬凱:請拿出非常手段搶救燃眉危機

馬凱:請拿出非常手段搶救燃眉危機

來源: 聯合報 2012年09月14日

古今中外 ,忽然發生緊急危機,應變之道,就是設置一個緊急應變小組,直接承最高領導者的指揮,凌駕既有行政體系,採取各種斷然措施。我們此刻完全符合此一要件,因而也只有在馬總統之下,成立一個經濟振興小組,力邀學有專精復能高瞻遠矚、深諳處變之道的專業人士,在充分授以「尚方寶劍」臨時處置權之下,迅速釐清危機成因、研思搶救策略、擬定執行方法,劍及履及雷厲風行地展開搶救行動。 閱讀全文

拚出有感經濟 馬政府,請帶勁兒點!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09月13日

綜觀這次行政院提出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是以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創新、促進投資推動建設、促進開拓出口市場、調節供需強化產業人才培訓、提升精進各級政府效能等五大方針策略作為主軸,並由各相關部會須在九月底前提出具體行動計畫;十一月由經建會公布「自由經濟示範區」,開放多元產業進駐,以作為連結泛太平洋夥伴關係(TPP)的先行先試示範區,以讓產業投資有一個規制法令俱無障礙的環境,尤其提供更寬鬆的土地、勞動、資本條件,並全力降低對陸資及僑外投資限制,台商返國投資則予外勞鬆綁,營造有利條件,提升企業投資動能。 閱讀全文

政院促進民間投資 每年至少1兆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09月12日

為因應金融海嘯後國際經濟情勢變化,行政院在二月份成立「國際經濟景氣因應小組」,由管中閔擔任召集人,並由經建會負責彙整各機關意見,經研議多時,完成「經濟動能推升方案」。昨天陳冲更親自主持記者會宣布方案五大政策方針,包括管中閔、經濟部長施顏祥、經建會副主委吳明機等部會首長皆列席說明。 閱讀全文

外交拿捏得宜 連戰APEC獲多項突破

外交拿捏得宜 連戰APEC獲多項突破

來源: 整理至9月12日中國時報 2012年09月12日

台灣國際處境困難,亞太經合會(APEC)堪稱台灣最重要的國際舞台,參與二十一年來,台灣始終努力以自己對APEC的貢獻,爭取其他會員國的重視;然而,受限於亞太局勢和兩岸關係,台灣的努力一直很難獲得應有的回饋。 閱讀全文

出口負成長敲響競爭力下降的警鐘

出口負成長敲響競爭力下降的警鐘

來源: 工商時報 2012年09月12日

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縮減,也凸顯出兩岸產業已經由垂直分工變成相互競爭的狀況。因為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產品有高達87%產品屬於中間產品,如今隨著中國大陸國內產業升級發展,大陸自身產業之中間原物料和機器設備進口替代能力增強,進口需求持續下降,已經開始衝擊台灣產業之生產與出口。 閱讀全文

推升經濟動能需要執行力

來源: 經濟日報 2012年09月12日

為了拚經濟,閣揆陳冲從8月開始親自主持5場「財經議題研商會議」,邀集工商團體及各界代表進行座談、聽取建言後,在昨天公布「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宣示政府將從「推動產業多元創新」、「促進輸出拓展市場」、「強化產業人才培訓」、「促進投資推動建設」及「精進各級政府效能」等5大政策方針,推動提升台灣經濟體質與發展。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並表示,這些方案一旦實施,估計明年起,每年GDP至少增加1至1.6個百分點。 閱讀全文

救經濟/製造業服務化 服務業科技化

來源: 聯合報 2012年09月10日

台灣已走過工業化與去工業化過程,進入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知識經濟體。過去靠不斷吸引國內外投資的實體資本累積與刺激製造業產品出口,做為成長引擎的高成長世代已經結束,未來是靠知識與人力資本累積來追求高附加價值產出和服務出口的時代。知識創新將是關鍵,而如何利用製造業優勢結合服務業特色,進行結構轉型實攸關成敗。 閱讀全文

擺脫製造業思維 規畫未來產業發展

擺脫製造業思維 規畫未來產業發展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09月07日

國際經濟環境雖然不利,但不是沒有機會,亞洲需要逐步發展成能自給自足的內需市場,以降低對歐美市場的依賴。中國大陸的「十二五規畫」強調以轉變發展方式為核心,即明顯的展現這種企圖心。台灣和中國大陸簽署ECFA與積極尋求和其他周邊國家的FTA,並盡快的融入東亞ASEAN Plus的經濟整合過程,都是因應外在環境變化的正面策略思考。而產業合作、產品標準、品牌創新更是此次區域經濟整合的核心內涵,也是突破傳統代工低利潤的OEM商業模式的必要途徑。 閱讀全文

「青貧族」望「黃金年代」興嘆

「青貧族」望「黃金年代」興嘆

來源: 聯合報 2012年09月05日

最近冒出來「青貧族」這個名詞,因為整個青年世代都有落入貧窮族群的風險。根據主計處最新的資料,台灣未滿30歲、30至34歲、35至39歲三個組群的平均年所得,從40萬出頭到65萬左右,都低於15年前水準。「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但現在三、四十歲的人,餵飽自己都很勉強,養家活口更是艱難,變成充滿困惑的一個世代。 閱讀全文

傾聽之餘,尚須起而力行

傾聽之餘,尚須起而力行

來源: 工商時報 2012年09月04日

在政府財政拮据下,法規鬆綁來加速醫療觀光、教育服務的 產業化,可以為困頓的經濟注入嶄新活力。不過,相關部會仍著重在 規範、管制的思考,並在利益團體壓力下,產業發展進展有限。未來 除加強部會產業化績效指標(KPI)的訂定,也應提出如不積極產業 化將面臨學校倒閉、學生薪水停滯,以及全民健保破產、醫生出走等 產業崩壞的論述來爭取民意,並加速改革。 閱讀全文

舊貧新貧 社會隱憂

舊貧新貧 社會隱憂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09月03日

新貧族非失業,亦不屬於低收入戶,但卻是另一種貧窮,因為他們得不到政府關愛的眼神。除了「舊貧」、「新貧」外,還有月薪不到三萬元的「窮忙族」,主計處二○一一年的「人力運用調查」指出,將近三成、兩百二十六萬多名上班族,平均月薪不到兩萬五;將近一半、三百六十萬名上班族,平均月薪不到三萬元,占了四成左右。足見薪資低所釀成的「薪貧」階級已逐漸擴增,他們不滿意現狀的情緒將是台灣社會的一股隱憂。 閱讀全文

台灣銀行業將開展人民幣清算業務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2012年09月03日

台灣作為金融中心的規模遠小於新加坡或倫敦——後兩個城市同樣渴望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但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大規模貿易往來是其一大優勢。 閱讀全文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