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中國南水北調工程中的“不合理”

中國南水北調工程中的“不合理”

The Financial Times
目前人類消耗的水資源中,食物生產占去了絕大部分,其原因何在?為什麽中國需要重新思考南水北調工程?

露絲·馬修斯——水足跡網絡組織執行理事

湯姆·萊維特(TL):請問人類的水足跡是指什麽?

露絲·馬修斯(RM):水足跡一般由三部分組成。綠色水足跡是指賦存於土壤中並且為作物和植物所吸收的降水。藍色水足跡是指工農業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地表或地下水資源。灰色水足跡是指為了使水質達到安全排放標準而用於稀釋污水所需的水量。

TL:哪個部門的水足跡最高?

RM:農業用水占據了藍色水足跡總量的92%,是最高的。我想你可能聽說過農業取水量占70%到72%的說法。而我們所說的則是包括綠色水足跡在內的實際耗水量。這也就是為什麽農業用水占到人類水足跡90%以上的原因。

工業採水量或許很大,但是,其中相當一部分水量則是哪兒來哪兒去,並沒有蒸發或匯入產品之中。以電站所使用的冷卻水為例,這些水並沒有消失或者被消耗掉。而植物吸收的水,不是蒸發掉了,就是被植物自身所利用,比如說多汁的西瓜,被利用的水不能再用作他途。

TL:關於肉類水足跡高的問題您能解釋一下嗎?

註:據水足跡網絡組織估計,每產生一卡路里的熱量,牛肉的平均水足跡是穀物和澱粉類根莖植物的二十倍,其中大部分都源自於飼料作物的種植。以美國為例,種植的穀物中,有68%用作牲畜飼料。

RM:有人在中國做了一項研究,分析隨著群眾經濟財富水平的提高,肉類食品的消費是如何以更快的速度增長的。而這也就意味著肉類產品的國內生產和進口都面臨著更大的壓力。肉類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水,如果再算上飼料中所隱含的水量的話就更高了。在以天然草場飼養牲畜,並且灌溉依賴降雨的情況下,其隱含的耗水量不會對藍色水資源造成影響。但是,如果用這些降水種植大豆,再以大豆為飼料喂養牛群,生產牛肉,那麽,這些降雨量所能生產的蛋白質要少於我們直接食用大豆而獲得的蛋白質量。也就是說,我們額外降低了食品的利用效率。

TL:水資源匱乏有可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影響?

RM:現實情況是,發達國家的水足跡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被外部化了。例如,歐洲有42%的水足跡都來自於海外。一些歐洲國家的數字甚至比這還高。這就意味著,歐盟成員國人民與世界各地流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一個國家在研究如何管理自己的水資源的時候,也同樣有責任幫助其他流域對水資源進行管理並幫助其達到水資源保護的高標準。在那些管理相對較松、監測能力較弱、法規執行力度較差的發展中國家裡,農業生產過程中對水資源的保護也相對較差。

中國和美國這種國家的情況則非常有意思。這些國家地大物博,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美國進口和出口的虛擬水量相差不多。由於美國也出口小麥等產品,因此,他在給其他國家帶來負擔的同時,也減輕了他們的負擔。

TL:您對中國的水足跡有什麽看法?

RM:中國很有趣的一件事就是,出於政治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國在北方地區大力發展農業,而北方地區的水資源相對短缺。所以,目前實際上存在水資源由北向南轉移的現象,而南方地區的水資源本來就相對充裕。中國目前的做法是對本就缺水的北方地區不斷加壓,然後將糧食輸往水資源充沛的南方地區。

引用來源:The Financial Times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