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日本災後 讓建築重生於自然

日本災後 讓建築重生於自然

旺報
日本311地震走過1年多,重建工程依然持續。目睹世紀浩劫,日本許多知名建築師自願投入重建工程,災區的嚴重毀損也改變了他們對建築的既定想法。依實際環境和居民需求,作出最平衡的建設,讓「一切毀於自然,又重生於自然」是建築師災後的新體悟。

日前4位參與311地震的日本工程師來台參加座談會。其中,從1986年起就陸續獲得日本建築學會作品獎、威尼斯建築雙年金獅獎等多個國內外獎項,在建築界享有盛名的伊東豐雄就指出,建築發展至今,很多人已忘了「為什麼要建房子?為誰建造房子?」他認為,透過災害的洗禮,「失去全部的城市,為我們提供了絕佳的機會,讓人們從頭開始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建築,並重新評估建築美學和形式定義。」

有鑑於此,伊東豐雄要求在項目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建造房子的人必需和未來要居住的人,坐下來共同討論方案,依照實際環境和居民的需求,作出最適當的平衡,所有的努力都是期待「一切毀於自然,又重生於自然。」

311大地震改變了許多日本建築師的想法。他們目睹世紀浩劫,積極投入重建。由伊東豐雄、妹島和世、隈研吾、內藤廣、山本理顯組成的「歸心之會」,和由小野田泰明、小嶋一浩號召成立的「Archi-Aid」,聚集了許多知名建築師,形成日本震災後重建的重要組織平台,他們不但重視災區的建築教育,並以實踐進行重建教育,累積震災相關知識。

目前是東京理科大學教授的日本名建築師小嶋說,地震後的餘震多,許多災區對外連絡中斷,只能透過E-mail,究竟有多少人需要何種方式協助,資訊混亂,因此首先要「資源共享」,而且要有人負責連繫進行,讓建築師知道究竟有哪些可以幫忙。

曾獲日本建築學會獎的建築師小野田泰明則指出,災後重建是一種「協調許多人的活動」,更要有「整體活動設計」,這些活動有時多到「讓人難以理解」。

他表示,重建工程要投入大量時間和人力,從建屋、建路都要有順序,但有的需在1、2年內完成,對於「快(時間)」和「多(數量)」的壓力,有時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同戰爭一樣,為贏得勝利,重建一定要有優秀的人才和戰略。

進入災區重建,對於投入的建築師而言,如同進戰場。小野田泰明認為,計畫內容和居民未來生活都得未雨綢繆,設計前都應整合,才能做好重建。

引用來源:旺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