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如何合理規劃城市以防內澇? 一個城市主政者的反思

如何合理規劃城市以防內澇? 一個城市主政者的反思

人民網
城市出現內澇,應該說是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城市病。過去我們不太重視地下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城市地下排水設施的建設,使我們付出了代價。現在,我們可能要在高度關注城市地面設施建設的同時,更加高度關注城市地下設施建設。

★ 杭州經驗:標本兼治 重視運河治理

杭州解決排水問題是堅持“標本兼治”。

——在治本上,杭州近年來結合道路的改造,對地下老舊的管網進行了改造。原來達不到二十年一遇標準的管網,如城鄉結合部的管網,現在一律按照二十年一遇標準進行規劃和建設。

——在治標上,為及時排除老百姓家裡積水,我們有專門的應急隊伍應對積水,甚至動員了消防車,做到第一時間到場,第一時間排水。我們公開向老百姓承諾,要做到的是“沿街商店不進水,老百姓家裡不進水,居民住宅社區不進水”。杭州老城區的道路很容易積水,但我們要求,“三個小時之內,必須把把積水排掉,路面恢復交通。”按照這個標準來,對整個杭州老城區,對積水的所有路段都制定相應的預案,做到了人員、物資、保障到位。

杭州已做到“四不一正常”:水庫不垮壩,居民家庭不進水,災害期間不死人,城市交通不癱瘓,城市運轉保持正常。

杭州老城區有290多條河流,近一千公里長的河道,所有的水最終都要匯到運河。如果運河整個水位抬高,也就是說把整個杭州所有排水系統的出入口給堵住了。所以,對杭州這座 “五水共導”的城市而言,降低運河的水位是破解杭州內澇的關鍵。近幾年,我們實施運河和市區河道的綜合保護與整治,對河道進行了清淤、駁坎等措施,加大了河道的承載量。河道的重要性不亞于道路。

為防止因運河水位抬高而導致雨水倒灌,現在杭州正在投20多個億,建一個大型的排澇泵站,今後一旦出現水位抬高的情況,通過這一泵站可把運河杭州段的水抽到錢塘江裡去。原來杭州的水都是經過運河進太湖,不進錢塘江,現在我們讓它進錢塘江。如果泵站建成,杭城有了排水第二通道,城市“內澇”的問題就可以大大緩解。

現階段,城市內澇不可能完全避免

杭州原來也是一座非常容易出現內澇的城市。如果集中下100毫米雨,就會有大片的街道、居民區被水淹,老百姓反應非常強烈。這幾年受淹的面積在不斷的減少,現在集中下100毫米雨,經過整治的老城區很少出現內澇。

整治內澇很重要的一條,是以道路河道建設為龍頭,打通市區河網,進而帶動整個城市的有機更新。但由於城市地下管網的建設標準相對較低,所以遇到二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暴雨襲擊時,局部地區出現內澇還是不可避免。

城西原來是杭州內澇非常嚴重的地區,五六年前曾發生過一次,24小時之內暴雨下了200毫米,超過五十年一遇,當時不少樓房一層進水。如果今天再遇到這樣的暴雨,不敢說道路不積水,但情況肯定要比以前好得多。地下管網的標準提高要慢慢來,不可能一下達到很高標準。

★ 對於老城區,大面積改造地下排水管網不是個好辦法

老城區有沒有可能對地下的排水設施改造到一個水準,以承載21世紀現代化城市所必須集聚的人口和產業的標準,還有待進一步研判。

僅以一點為例。目前城市道路地下的管位十分緊張,因為地下有地鐵及電線電纜、排水管、自來水管、天然氣管、通訊電纜等各種基礎設施。由於不可能在老百姓住宅的下面去建這些管網,大部分的管網都是和道路建在一起的,每一條道路下面,密密麻麻,全都是管線。現在老城區的道路又特別的窄,但老城的路網格局都不能破壞,每一條路都不能輕易拓寬,這種客觀條件的局限也是老城區地下管網難以改建的原因。

★解決辦法——保老城建新城

老城區建築密度、人口密度越來越大,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如此。人口在增加,建築密度也在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再不重視地下建設的話,地下基礎設施就更加脆弱。

杭州老城區的產業和人口不能再集聚。因為下面的管網也不足以支撐人口和產業集聚。許多城市的“老城”,因為保護的原因,都不能再拓寬道路,再搞大規模的地下基礎設施,特別是排水系統的建設。這個代價太高了,需要因地制宜來解決。

杭州的思路是要把人口和產業轉移到新城去,減少老城區在人口和產業上的負擔,這就減輕了地下基礎設施負擔,對於解決城市內澇也會有很好的作用。但建成的新城區應該提高排水設施標準,不應該再出現城市被淹的悲劇。

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過去模式是“拆舊城建新城”,而今在路徑選擇上,只能是“保老城建新城”。如果還走“拆老城建新城”老路,人口會繼續向老城市集聚,產業會繼續向老城市集聚,不但破壞了歷史文化名城、歷史遺產,同時也加劇城市病的爆發。

城鄉結合部的排水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

中國城市現在“內澇”矛盾大多集中在城鄉結合部的“城中村”,所謂“四農一村”要引起高度重視,即農民、農村、農業,農民工和“城中村”問題。現在農民工大量地集聚在“城中村”,集中在城鄉結合部,但是這個地方的基礎設施是按照農村標準,或者是農村的城鎮標準來進行建設的,就非常容易出問題。

★關於借鑒國外標準

解決內澇之事,實際上非常複雜。首先是標準問題,城市管理者有難度。我國標準不及發達國家高,但並非西方國家整座大城市都不出現內澇,兩三年前,倫敦就遇到過一次大水,淹得一塌糊塗,居民把超市食品搶空了。美國的紐約也曾發過大水,垃圾清理不出來,市長幾次在電視上向市民道歉。因此,即使是國外先進城市,也有不少地區,無法抗禦二十年、五十年一遇的大暴雨。

首先,我們要承認國外的設計標準肯定比我們高。但並非東京、巴黎這樣的城市,整個城市的管網都是如此高標準。倫敦的地下管網也建得非常好,標準也很高,但是倫敦也有被淹的地方,紐約也是如此。如果真正要借鑒的話,作為中國城市,香港的地下管網真的很了不起。

城區建設拉開規模是長期解決之道

十年以前,錢塘江兩岸,沒有一幢房子超過10層樓,沒有一幢房子高過100米。現在錢塘江兩岸的高樓,肯定超過1000幢,短短的十多年,沿錢塘江兩岸整個城市的佈局框架已經拉開,新城的規模已經形成,大量的人口和產業在新城集聚,大大減輕了西湖和老城區的壓力和負擔。

如果新城如此規模的產業和人口仍然疊加在老城區的話,今天杭州老城區交通會擁堵到什麼程度,環境污染會嚴重到什麼程度,內澇會嚴重到什麼程度,都是不可想像的。杭州之所以能達到老城保護與新城建設的成果,就是把建設、發展的重點、產業集聚的重點、人口集聚的重點全部轉移到了新城區,實施了“兩疏散三集中”,就是疏散老城區的人口、疏散老城區的建築,工業向工業園區集中,高校向高教功能區集中,人口向新城區集中,推進了城市又好又快地發展。

 

引用來源:人民網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