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保護 保護區周圍緩衝地帶一樣重要!
柯佳吟 — 2012年10月31日然而,即便有保護區的設立,對於這些保護區內實際的生物多樣性變化,仍存有相當的未知情形。近十多年來,新穎的遙測技術提供了人類得以從空中鳥瞰整體熱帶森林的科技方法,並藉此技術獲得許多原先無法得知重要而全面性的環境資訊,但在很大程度上依舊是無法辨別熱帶森林中,其地面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功能的變化。
目前已知在熱帶森林的保護區內,對於環境較為敏感且經評估後脆弱度(vulnerable)較高的物種包含有食物鏈最頂端的掠食者、大型非掠食性的脊椎動物、蝙蝠、居住於溪流環境的兩棲類動物、陸生兩棲動物、陸生蜥蜴、陸生大型爬行類、無毒的蛇類、淡水魚、具較大種子的老樹、附生植物和一些具生態特殊性( 如食物選擇單一化、不同季節間食性或居住地不同且特殊)的物種;脆弱度相對較低的則包含有靈長類動物、地面活動的食蟲性鳥類、大型食果性鳥類、猛禽、毒蛇、生存時需要樹洞的物種以及遷徙物種。當然,也有因保護區的設立而增加數量的物種,包括廣泛分布的樹木和藤本植物、外來動植物等。
值得一提的是,影響這些熱帶森林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不只和保護區內本身的環境有關,其周圍的地景與棲地同樣扮演重要角色,但卻可能面臨比保護區內更大的環境破壞威脅。根據統計,過去的20-30年間,60個分別位於美洲、非洲與泛太平洋亞洲區的熱帶森林保護區有超過85%的保護區面臨保護區周圍的森林面積減少,只有2%的保護區在保護區外的周圍森林面積有增加,從下圖的比較我們也可以發現就在保護區外的周圍,除了上述森林面積減少的問題外,還面臨嚴重的人口成長、交通量上升、道路拓寬、土壤侵蝕…等問題,這樣的變化其實也同步影響著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其中保護區周圍環境變化與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關係,則是以保護區周圍森林面積以及森林火災頻度兩項環境因素最為顯著,相對於保護區內以森林面積、過度獵捕以及非可做木材之森林砍伐等環境因素影響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產生最劇烈,乃有所不同。
對於維持熱帶森林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最好的策略便是抵抗棲息地破壞和過度捕撈的近因威脅,然而熱帶森林保護區與其周圍的棲息地是緊密相連的生態環境,僅僅執行對於保護區內部的保護將有所不足,將無法有效阻止大尺度棲息地的喪失和退化,以及大幅度提高生物多樣性嚴重下降的可能性。因此,一個沒有同時考量保護區內部和外部威脅的保育策略,預期將更容易發生物種群落變化和基本生態系統過程的崩解,導致生態系統的破壞與衰竭。
保護區是保護熱帶森林生物多樣性的基石。從對60個熱帶森林保護區的研究我們已知道,在可能的情況下,建立保護區周圍一定範圍的緩衝地帶,才是維持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的最佳方法,這無疑也帶來氣候變遷下的另一個需要解決與被執行的議題!此外,氣候變遷下,保護區周圍緩衝地帶的範圍設定與管理策略是否又該有所調整,仍需要科學家與政府部門進一步研究,以更能幫助熱帶森林保護區內的生物適應接續而來的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