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兩岸關係將進入盤整期

兩岸關係將進入盤整期

范世平
近來,許多研究兩岸關係的學者都發現,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大接班後,兩岸關係似乎出奇的「冷」,特別是迄今他幾乎未曾針對兩岸關係與對台政策發表過重要談話。


近來,許多研究兩岸關係的學者都發現,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大接班後,兩岸關係似乎出奇的「冷」,特別是迄今他幾乎未曾針對兩岸關係與對台政策發表過重要談話。

事實上,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首先,習近平接班後,面臨不斷湧現的政治改革與打擊貪腐壓力,加上民眾對於憲政法治與言論自由的要求,都使得「網路揭貪」與「南方周末」等事件方興未艾。另一方面,則面臨經濟增長趨緩、產業轉型困難、社會矛盾激增與抗爭維權事件不斷的巨大挑戰。至於對外關係方面,中日之間因釣魚台問題瀕臨開戰邊緣,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糾紛未見紓解,加上美、日圍堵中國的戰略逐漸成形等,使得除非台灣出現重大變化,否則習近平實在無暇處理涉台事務。

事實上,與胡錦濤相較,習近平所處的兩岸情勢截然不同。胡錦濤雖然在二○○二年中共十六大接任總書記與之後接任國家主席,但直到二○○四年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才接任中央軍委會主席而完全掌握大權。胡錦濤深知,江澤民任內最大的遺憾,就是在一九九六年對台文攻武嚇後,反而使得李登輝的台獨路線更為明目張膽,二○○○年更造成民進黨獲得政權。而他若能在二○○八年終結民進黨此一台獨政權,就能在掌權之初即立下超越江澤民的政績。因此,他一方面在二○○五年三月發表了重要對台方針「胡四點」,另一方面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此外,四月邀請了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大陸。所以,當國民黨在二○○八年重新執政,二○一二年連任成功,證明了胡錦濤對台政策的成功,更使他獲得了歷史定位。

而習近平要在短期超越與得分並不容易,加上兩岸在胡錦濤任內已經簽署了十八項經貿協議,在「先經後政」的情況下,未來要面對是甚為棘手的政治議題。習近平很清楚,目前兩岸若要討論政治議題,包括簽訂和平協議或是結束敵對狀態,都必須面對台灣政治定位的問題。但大陸內部對於「中華民國」與「國軍」仍是「有討論而無結論」;而台灣內部對於中華民國的認同卻有增無減,對於兩岸政治談判的疑慮迄今甚深。而即便是兩岸的文化交流協議,台灣的態度也是意興闌珊,加上如果台灣把「新聞自由」、「宗教自由」、「表演自由」等納入協商議題,大陸不可能因此「對台讓利」,則文化交流協議恐會難產,如此將凸顯兩岸之間的差異性與矛盾性,這是北京不願意樂見的。

因此,短期內習近平不會把工作重心放在台灣問題上。至於近來若干大陸涉台機構與學者,釋放出兩岸應針對政治協商進行準備,或強調兩岸簽署文化協議的急迫性等議題,恐非習近平之本意,而是基於機構利益或凸顯個人影響力的發言,我國各界實在毋須自亂陣腳,甚至是隨之起舞。我們仍應堅持「先經後政」的立場,強化兩岸的經貿交流,深化兩岸的互信基礎。因此短期來說,兩岸關係將會進入「溫水期」與「盤整期」,難以產生過去四年一波波的重大突破,而是針對目前所發生的諸多問題,進行深入的檢討。

對於二○一六年的台灣大選,習近平也可能一改過去過度看重執政成敗責任的心態,也就是不論是國民黨繼續執政,還是民進黨重新執政,都更能以「平常心」看待。一方面是大陸發現要影響台灣選舉的困難度仍相當高,二○一二年的總統大選國民黨得票數是六八九萬,竟比二○○八年減少了七十萬,而民進黨卻從五四四萬增加到六○九萬。另一方面,把選舉結果與對台政策的成敗相聯繫,也造成壓力過大與患得患失;倒不如更「淡定」的看待台灣政局發展,反而能增加自身的迴旋空間、決策彈性與可操作性。(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

引用來源:中國時報
分類: ,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