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中國水資源保護的“兩面性”

中國水資源保護的“兩面性”

The Financial Times
在中國,參與森林植被和濕地保護和恢復的個人和群體可以從政府獲得報酬。這一做法標誌著中國已經成為環保領域的創新者。

森林趨勢組織最近發表了 《2012年流域服務支付狀況》報告。邁克爾·貝內特是該報告的參與者之一。他認為,這也展現出中國政府的“兩面性”。在以細緻、低成本的手段保護水資源方面,中國走在了世界的前頭。可是,同時,中國卻斥資620億美元開展南水北調這樣的大型工程。

同時效力于亞洲發展銀行和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的駐京環境經濟學家貝內特解釋說,中國正面臨著嚴峻的水資源短缺局面,這使水域保護問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並且吸引了大量的投資。

不論以哪種標準進行衡量,目前的局勢都不容樂觀。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稱,過去四十年,中國湖水面積減少了13%,一半的沿海濕地變為耕地,有50%的城市飲用水達不到健康飲用標準。而且,中國也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上最缺水的13個國家之一。

中國水資源分佈原本就非常不均——南方地區水資源相對充沛,北京等城市的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卻僅有全球平均水準的十分之一。而數十年的經濟發展所導致的污染和地下水枯竭使問題更加嚴峻。

貝內特說,所有這些已經“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並且政府還承諾,到2020年將投入4萬億元人民幣(6430億美元)用於水資源管理、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國家到2015年的發展藍圖,“十二五”規劃制定的水資源戰略將政府所說的“生態補償機制”擺在了核心位置。

“生態補償機制”中包括生態服務付費(PES)——以財政激勵手段促使農民和土地所有人對土地進行妥善管理,從而為下游社區或林業資源提供清潔的水源。此外,那些受益於其它地區生態系統的地區還應拿出錢來對受損地區進行補償。

根據森林趨勢組織的報告,中國在PES實踐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頭。2011 年,中國的流域投資占到該報告統計總額的 91%。另外,報告作者還重點提到,中國相關部門為南部沿海城市珠海上游社區 10.8萬居民提供了健康保險。而作為交換,居民必須採取可提高該地區飲用水質的土地管理措施。

在貝內特看來,這個例子說明中國正發展成為全球環保實踐的中心。而這與人們——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普遍觀點相反。在人們看來,在環保這個問題上,中國最好還是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和經驗。

不僅中國,很多國家都面臨著同樣的困擾,尤其是美國。儘管美國的水資源相對較為充沛,人口密度較低,但也在某種程度上面臨著水資源危機:美國政府稱,今年將有36個州面臨缺水的局面。

“讓我覺得興奮的是,中國政府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其它國家基本上也行得通,”貝內特說,“可是,當我跟[中國]政府官員就這個 問題進行交流的時候卻發現,他們只關注國外的經驗。下一階段要做的就是真正瞭解這裡發生的一切,並將其中一些創新措施推廣出去,不僅要推廣到中國其它地方,更要推廣到世界其它地區。”

農村福利問題

然而,中國國內依然存在著一些需要加以應對的挑戰,水資源管理機構錯綜複雜,內部責任分散,環境相關法律薄弱,產權模糊,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步調不一等,所有這些問題都會對發展造成阻礙,貝內特說。

引用來源:The Financial Times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