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被誤讀的「貨幣戰爭」

被誤讀的「貨幣戰爭」

紐約時報中文版
一些人說,當今亞洲和世界所面臨的最大威脅,很可能是一場「貨幣戰爭」,各國急於刺激本國經濟增長,孤注一擲之下爭相讓本國貨幣貶值。然而現實卻相去甚遠。實際上,這是一場關於發達國家該如何走出經濟問題的辯論,甚至連「貨幣戰爭」這個詞都被誤用了。

別再談朝鮮了。一些人說,當今亞洲和世界所面臨的最大威脅,很可能是一場「貨幣戰爭」,各國急於刺激本國經濟增長,孤注一擲之下爭相讓本國貨幣貶值。

然而現實卻相去甚遠。實際上,這是一場關於發達國家該如何走出經濟問題的辯論,甚至連「貨幣戰爭」這個詞都被誤用了。

這個吸引眼球的表述最初是由巴西財政部長吉多·曼特加(Guido Mantega)在2010年提出的。實際上,當時他所說的「貨幣戰爭」含義更為複雜,並非現在大多數人在使用這一概念時所指的:各國爭先貶值本國貨幣。

相反,當時曼特加實際上是在講美國。美聯儲(Federal Reserve)採取的巨額量化寬鬆政策,已創造了一個低利率環境,給美元帶來下行壓力,同時推動了其他國家貨幣的升值。

正如物理學中說的那樣,每一個作用力,都伴隨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美聯儲的舉措使得熱錢流入利率更高的國家,很可能會是巴西等新興市場。這就造成了資產價格像泡沫一樣高漲,並引發通貨膨脹。

通常情況下,巴西或其他類似的新興經濟體,可以放鬆貨幣政策,可能還要降低利率,從而減弱對該國貨幣的需求。但問題是,巴西的通貨膨脹率已達6%,而且居高不下,它無法實行美國採取的應對措施。

而這才是世界各國貨幣的真實情況。更大、更成熟的國家,通過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應對經濟滑坡。然而,由於自身的經濟或政治形勢不同,新興經濟體在應對問題時卻無法達到同樣的效果。

儘管如此,由於日元出現了令人警惕的貶值,這重新掀起了「貨幣戰爭」的討論。自去年11月以來,日元已經對美元貶值超過20%。貶值已使做空日元的對沖基金賺到了數十億美元,對於這些已經很富有的交易者來說,日元貶值是好事,但是相應的也會有輸家,而且後果可能更嚴重。

日本經濟已陷入停滯20多年,日本新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上台後,採取措施努力激活不增長、不通脹的日本經濟,造成的一個結果便是日元匯率的下滑。

安倍晉三不僅公開鼓吹要實行促進通脹的政策、實現2%的通脹,採取更多經濟刺激措施,還說要讓日元貶值。本周,預期日本將為日本銀行(Bank of Japan)任命一位新行長。不管任命的是誰,人們都預期,此人會支持安倍晉三進一步採取經濟刺激、促進通脹的態度。而這可能會造成日元的進一步貶值。

結果就是,日本出口產品的價格猛然間大幅下降。而日本這樣的出口強國,貨幣迅速貶值時,其他國家就會突然發現,本國商品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大大削弱。

再回到同樣的問題,問題不是每個國家都會貶值貨幣,而是新興市場經濟體會如何應對。這些國家可以選擇讓本國貨幣升值,這是最容易的做法。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就是理想的做法。美日兩國都能通過低匯率、高增長而獲益,同時,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貨幣走強,能夠購買更多商品用於消費,也是件好事。

對很多新興市場國家來說,由於政治原因,很難這樣做。因為這意味着在短期內,這些國家的商品將失去競爭力,其製造業根基也將衰退,也意味着就業崗位減少。

於是,這些國家更可能會努力以完全相反的做法,來應對日元的貶值。它們會努力遏制貨幣升值。很顯然經濟政策是複雜的、經濟學家是愛唱反調的,因此各個國家的反應可能並不相同,但降低匯率通常有三種政策手段:實施一輪量化寬鬆政策,來擴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降低利率;或實施資本控制。

鑒於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無法以同樣的政策應對,各種不同的應對措施說明,貨幣戰爭的根本問題其實在於,在應對較大的發達國家採取的寬鬆貨幣政策時,各經濟體在政策上存在實實在在的分歧。歐盟已經採取了另一條路,拒絕採用刺激手段。

這解釋了,為何世界各國的金融官員和央行行長還沒有顯示出明確的立場。

美國財政部副部長萊爾·布雷納德(Lael Brainard)曾公開批評「對貨幣不負責任的討論」,並說美國支持「日本重振經濟和結束通貨緊縮的努力」。之後,20國集團(Group of 20,簡稱G20)的財政部長們發表了一份公報。

公報說,各國的政策並不是「以競爭目的設置匯率」,並說「資金流通的過度波動和匯率的無序變動,會給經濟和金融穩定帶來負面影響」。

此前,七國集團(Group of 7)發表了一份略有不同的聲明,表示集團的成員國「無論過去還是未來,都一貫致力以國內政策工具,來實現各自的國內目標,我們不會為匯率設置目標」。

像這樣空泛的敘述是這些會議慣常的風格,但七國集團的聲明似乎支持日本的舉措。然而,如果你細讀包括巴西和韓國在內的20國集團的聲明,就會發現並沒有那麼支持,而只是說不會競相貶值。並不令人意外的是,這些國家受美國和日本行動的影響最大。

不過如果所謂的貨幣戰爭是指,各國以競爭為目的壓低匯率,由之展開的一場零和博弈,就像馬修·布羅德里克(Matthew Broderick)出演的老電影《戰爭遊戲》(War Games)的情景,那這種說法的確言過其實了。要知道在《戰爭遊戲》里,只要參與就會輸。

原因是,即使對那些可以貶值的國家來說,參與這種博弈的風險也太大。相反地,我們更可能會看到高盛(Goldman Sachs)在最近一份研究報告中所說的,「一種不合作的新型國際匯率機制」。

各國將在各自面臨的選擇和處境所劃定的範圍內行事,但沒有一個國家會在同樣的階段採取同樣的政策,因為他們各自的經濟狀況都不同。換句話說,一個國家不可能像打開一個開關一樣,輕而易舉地掀起一場人們都在談論的那種貨幣戰爭。一些國家不想,另一些不能,其餘國家的行為則受到局限。

雖然也會不時出現一些異常狀況,但隨着每個國家逐漸開始採取應對措施,出現一個平衡狀態的可能性更大。因此,隨着每個國家採取它選擇的應對方式,這場貨幣博弈也會緩慢地展開。

這場博弈已經持續多年。它並不是一場貨幣戰爭,相反,我們所見到的是全球經濟的慣常挑戰,各國經濟緊密聯繫,卻又相當獨立。

翻譯:曹莉、谷菁璐
引用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版
分類: ,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