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層設計只可“廢舊”不可“立新”
王軍 — 2013年02月27日“頂層設計”是近年中國出現的一個時髦用語,大意是指當改革停滯不前,需要突破改革瓶頸,沖破舊體制桎梏時,只有通過頂層設計,得到中國最高領導層拍板才能推進的改革行動。
“頂層設計”的流行和頻繁使用,讓人覺得它的力量神奇無比,如靈丹妙藥一般,似乎除去頂層設計以外,我們別無其他更好依靠。那麽,頂層設計真的那麽靠譜嗎?頂層究竟應該設計什麽?
從最近去世的經濟學家布坎南的著述中,我們可以獲得一些清醒認識。布坎南曾指出,“從邏輯上來說根本不可能存在一位無所不知的設計師,當然,除非我們打算剝奪個體的自由意志”。依此邏輯,頂層設計是靠不住的。頂層設計不僅導致獨裁,而且還強化了專制體制。
細想起來,當今中國社會出現的各類疑難雜症幾乎都與頂層設計有關,無論是改革中遇到的“艱難險阻”還是所謂“深層次問題”,其實大都是頂層設計的“傑作”。從這種意義上看,理想的政府應該是盡量少立規矩、少乾預的政府,一方面是因為所有規矩和乾預都不是免費提供的,需納稅人掏腰包,另一方面是規矩和乾預一旦出台,必定會產生既得利益集團,導致未來積重難返,作繭自縛,因為“廢舊”其實並不比“立新”容易多少。這恰是“有限政府”(limited government)的邏輯,表現為“小政府、大社會”的形態,現代國家大都以此為特徵。
應該承認,就長期而言,推動社會發展的持續力量其實並不是來自頂層,而是來自民間,社會變革應是自下而上的。如果認同這一點,那麽,政府的任何規矩和乾預的出台都應該真正反映民意,代表民意。
30多年前中國改革始於承包制,而承包制最初源於偏遠的中國安徽農村,那時,實施承包制需要承擔巨大的政治風險,參與承包制的農民通過按手印的方式開啟了中國改革的“閥門”。這一歷史事實表明,中國最初的改革就是自下而上的,並不是靠“天才”的頂層設計出來的。
當人民的力量真正發揮出來時,頂層要做的不是拖延和壓制,而是順勢而為。頂層的作用首先不是設計,而是傾聽,對於民間的首創精神起到肯定和推動作用。這才是真正聰明的設計,成功的社會實踐和偉大的歷史就是這樣煉成的,這或許是對“頂層設計”的一種解讀。
與自下而上的改革思路不同,頂層設計指的是由上而下的推進。如果我們考慮到中國的現實,那麽,頂層的作用首先不是設計,而是廢止和摧毀之前頂層設置的種種與時代不符的舊體制。換句話說,頂層至多可在“廢舊”的場合派上一用,而“立新”的使命應交由民間來進行。當然,如果一定要用“設計”一詞,那就設計一下如何“廢舊”吧。“廢舊”,是因為目前中國存在太多“解鈴還須系鈴人”的情形。
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實例來說明頂層在“廢舊”上能做什麽。這個例子便是,欲廢除中國學校開設的政治理論課恐怕就離不開頂層的拍板。眾所周知,目前中國各級學校無一例外都設有強制性的政治理論課和政治學習,現在應該是逐步取消直至取締的時候了。如果考慮到政治課產生的負作用,如桎梏人的思想、束縛人的精神、阻礙創新、培養愚民、導致假大空的盛行等,那麽,此類貽害民族的“思想勞教”不取消,中國就不可能踏入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社會。
環視世界各國,推行政治課教育的國家可謂寥若晨星,屈指可數。在中國,政治課不僅必修,更是涵蓋了各個專業,無論什麽教育層次,甚至博士研究生,都必須學習政治,政治課的成績不僅與畢業掛鉤,還決定著學位的獲得與否。難怪有專家早就指出,中國的許多高校實際上已經淪為“第二黨校”。無數青少年在記憶力最旺盛的年齡不是用來研讀“四書五經”等傳統經典,而是用在了短命的政治理論課上,因為這些所謂“理論”大都是一些很快就腐朽過時的無聊玩意,更遑論有什麽普世價值。
然而,想取消政治課,談何容易,全國從小學到中學直至大學,上百萬人靠政治課吃飯,這些人構成了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怎樣改革呢?一個溫和的建議是,逐步將政治理論課變為選修課程。既然政治課開設的一個理由是培養所謂“接班人”,那麽,就應該允許那些不感興趣的,不想接或接不上這個班的學生選擇不學,而那些感興趣的學生,希望接執政黨班的人,可以選修,這才是符合人性的設計。畢竟,當今中國社會階層早已呈現出多元和分化的特徵,在一些“富二代”看來,他們更想接自己家族企業的班。對於這一部分群體,政治課就失去了開設的理由。
以當今中國體制,即使是將各級學校開設的政治課降格為選修課,沒有最高領導層的首肯估計是萬萬行不通的。既然政治課是頂層設計出來的,那麽,普通民眾除去幻想系鈴人早日解鈴,還能找到其他什麽更好辦法?如果頂層能夠順應時代潮流,真正從提升國民素質角度出發,一紙令下,做出一些調整也是有可能的,但這仍是不靠譜的期望。
除去廢除政治課這種奴役人們思想的做法以外,頂層在其他一些領域也可派上用場,如經濟領域中的行政性壟斷,社會領域中限制人身自由的戶口與計劃生育政策等。以長期攫取暴利的行業如電信和石油為例,指望權貴者把自己關進籠子,削弱自身特權並不現實。此時,頂層設計應該體現在充分尊重經濟規律,逐步減少市場管制,開閘放水,允許更多的市場主體進入這些領域,通過市場競爭的辦法逐步瓦解和打破這些領域的壟斷局面。這應該是陣痛最小同時也是對社會最有益的改革方式。
歷史與現實的經驗讓我們確信,未來中國改革依然會沿著自下而上的路徑進行,因為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主人。那種指望頂層推動的社會變革既非常態,也不靠譜。如果頂層認清這一點,把握時機,順應潮流,還是能夠有所作為的。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頂層設計終歸是人治的結果,而非法治的呈現。如果頂層設計僅由少數領導人拍腦袋決定,缺乏合法性和正當性,那麽,這樣的頂層設計則非常危險。要知道,頂層不是神,人世間的悲劇正是那一小撮想要把人間變成天堂的人製造的。
(註:本文中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本文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