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福島災區…重建近乎零 災民創傷難平

福島災區…重建近乎零 災民創傷難平

聯合報
福島核災滿兩年,媒體呈現的災區現場,多只著重硬體重建工程,進度顯然不如預期,甚至接近零;問題遠比想像複雜。即便硬體工程順利起步,還有更多看不見的創傷待撫平。

以垃圾清理為例,核災製造了兩千三百萬噸垃圾,日本政府宣稱一年內清理完畢,但至去年三一一止,僅清除了一百萬噸。筆者請教前日本環境廳次官小林光先生,他說,兩千三百萬噸是日本三十年累積垃圾的量;至於只清除一百萬噸,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清理,能做的做完後就停了」。到今年三一一,累積垃圾的量不減反增,達到兩千六百七十萬噸,災區到處都是垃圾山。

海嘯淹掉的面積近五百五十平方公里,約兩個台北市大。鹽化土壤要再種植利用,須做去鹽處理,較可行的方法是客土至少兩尺深,但這幾乎不可能,到哪裡去找來巨量良質土?哪裡有夠大棄土場堆置移除的鹽土?

災區一百餘公里海岸線的兩千餘漁港全毀,復建進度極有限。財源不足,建那個、不建那個吵翻了天;且漁港位置變了,漁業權也得跟著變,爭議更多。至於遭土壤液化破壞的維生系統管線,至今還未完全確認損壞位置及程度,當然復建進度極有限。

重建經費一年來已膨脹四倍達到五年二十五兆日圓的天文數字,然迄今工程發包量不到一成,且多為橋梁工程;災民臨時屋三年使用期限已沒剩多少時間,永久屋卻還未開工。

硬體復建已夠麻煩,社會面的復原難度更高。災區民眾失業、無田可耕、可借錢的對象全借過了,如今唯一的經濟來源是政府每月合台幣一萬出頭的生活救助金。完全無助的生活環境,加上提供精神輔導的義工全已撤離,災區自殺率始終降不下來。

核災之後電力供應嚴重不足,產業被迫縮小生產規模,競爭力大幅衰退,三十多年不見的貿易逆差接連出現;家庭收入更跌到一九八八年水準。

福島核災國際防災專家已確認不是天災,是人禍,因為不認為海嘯可能成災,疏忽海嘯因應措施。日本雖在核電廠抗震有極高的水準,但卻未著力海嘯這一塊,致付出慘痛代價。

防災必須全面,不可選擇性投入。

引用來源:聯合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