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社評:歐洲應防“緊縮疲勞症”
英國《金融時報》 — 2013年05月02日無休無止的歐元危機已經持續四年之久,人們一直在恐慌和自滿之間搖擺不定。但如今,在歐元區大行其道的卻是另一種情緒:疲倦。這種局面或許沒有以往那樣驚心動魄,但其政治破壞力可能更大。
歐元區外圍國家持久而嚴重的衰退令政治家深感痛苦,他們越發強烈地呼籲執行緊縮政策時保留一定的靈活性。歐盟委員會(EC)主席若澤•曼努埃爾•巴羅佐(José Manuel Barroso)上周也表達了相同觀點,他警告稱,以減支為重點的政策已經足夠到位。意大利新總理恩里科•萊塔(Enrico Letta)稱,生計艱難的選民正在投向民粹主義政客的懷抱。
在一些人看來,巴羅佐的言論象徵著方向的轉變。但這就大錯特錯了。巴羅佐無法取得足夠的信任,不可能身先士卒地引領歐洲前行。萊塔的警告同樣意義不大。盡管多國政府可能私下裡贊同他的觀點,但考慮到意大利近期的選舉亂象和希臘極右翼勢力的興起,現實依然沒有變化:意大利人急切希望放鬆緊縮,但由於結構性改革最多只完成一半,他們仍要面對德國人的白眼;另一方面,逃稅現象仍然猖獗,政壇依舊腐敗叢生。
這種疲倦令人擔憂,因為它有可能破壞所謂的“全盤交易”(grand bargain)——即較弱的外圍國家削減赤字,開展大刀闊斧的結構性改革,換取以德國、荷蘭為首的強大核心國家的財政支持。
風險在於,外圍國家越是抵制緊縮,核心國家就越是懷疑它們的改革決心,也就越不敢輕易批準進一步援助方案。這反過來只能增加主要外圍國家的“緊縮疲倦”情緒,尤其是意大利和西班牙。
復蘇或許會打破這一惡性循環,但從本周的經濟數據來看,復蘇的跡象尚未顯現。法國和西班牙的失業率仍然高企,西班牙失業率更是接近可怕的30%。目前,西班牙近十分之一的家庭沒有收入來源。
西班牙首相馬里亞諾•拉霍伊(Mariano Rajoy)堅持認為,到年底形勢將出現轉機,但德國疲弱的採購指數表明,它無力將歐元區拉出泥潭。其他國家的形勢同樣慘淡。
市場似乎也無法幫助歐元區國家擺脫封閉心態。外圍國家的債券收益率實際正在下降,部分原因是歐洲央行(ECB)成功化解了對歐元區解體的恐慌。但這也反映出全球央行釋放流動性過剩的問題。投資者開始大規模購買外圍國家的主權債券,看中的正是它們相對較高的回報率。令人擔憂的是,投資者包括歐洲的銀行,其中還有外圍國家的銀行。
核心國家尚能表現出務實的一面。近幾個月,它們對預算赤字目標的態度出現了選擇性的松動,尤以法國最為典型。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原本寄望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實施改革,整頓公共財政,但這次似乎要做出一定的妥協。
各國應該採取更多行動。法國在歐洲一體化中扮演著核心作用,因此它永遠是特例。但光幫助法國還不夠。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戴維•利普頓(David Lipton)上周所說,歐洲增長乏力、市場四分五裂、資產負債表受損、改革尚待完成。如果歐元區要避免互不信任的惡性循環,那些擁有財政空間的國家必須付出更多努力。
譯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