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全球增長黃金期尚未結束

全球增長黃金期尚未結束

阿文德•薩勃拉曼尼亞
當世界各國的政策制定者們本月在華盛頓會面時,發達經濟體目前所面臨的困境將是會談重點。現在距離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已經五年,但總體經濟形勢依然乏善可陳。陷入經濟衰退的歐元區正面臨著失業率高企、並且仍在攀升的局面。美國的經濟復蘇進程斷斷續續。

當世界各國的政策制定者們本月在華盛頓會面時,發達經濟體目前所面臨的困境將是會談重點。現在距離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已經五年,但總體經濟形勢依然乏善可陳。陷入經濟衰退的歐元區正面臨著失業率高企、並且仍在攀升的局面。美國的經濟復蘇進程斷斷續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強勁增長則已出現降溫。所有這些風險都掩蓋了一個好消息:始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晚期的全球經濟增長黃金期基本延續了下來。當前仍是經濟發展的最好時期。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教授蘭特•普里切特(Lant Pritchett)的“大分化時代”(divergence, big time)之說頗為著名,他用這個詞形容如下現象:在工業革命之後,少數國家的生活水平與其他國家拉開了巨大差距。我在2011年出版的《大預測》(Eclipse)一書中則描述了相反的情況:從來沒有這麽多窮國的國民生活水平開始“趨同”或追趕發達國家。雖有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們今天仍然看到了報復性的趨同走勢。世界的不平等程度正在下降。

當一個國家的人均經濟增長率超過典型發達國家(如美國)的水平時,就將出現生活水平的趨同。1960至2000年間,美國的年均經濟增速約為2.5%;同期約有20個貧窮國家(不包括石油出口國以及小國)的經濟增速平均較美國高出1.5%,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以及印度。

大約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十年前,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勢。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亞洲的80個國家——其數量是上一增長階段的四倍——開始追趕美國的生活水平。他們的經濟增速平均較美國高出近3.25%,表明這一範圍更廣的群體相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各國追趕速度快了一倍。簡而言之,經濟繁榮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傳播到世界各地。

這一新趨勢意義重大。比如說,如果這些國家保持目前的增長速度,那麽撒哈拉以南非洲——甚至全球的80%國家——將在50年之內趕上智利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

次級債務危機以及歐元區危機是否導致這一進程受挫?在2008至2012年間,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速絕對值確實有所放緩,從約4.5%降至約3%。但這些國家向富裕國家的靠攏速度並未明顯放慢。

這些數據有助於澄清有關富國與窮國是否脫鉤的討論中含混的地方。在經濟周期中——也即在短期之內——每個國家都是互相關聯的:如果美國的經濟增速放緩,中國經濟也將降溫;反之亦然。這是各國在經濟上互相依賴的表現。但趨同的現象則表明,結構性脫鉤確實存在:在中長期內,發展中國家與富裕國家之間生活水平差距的縮小主要依靠前者自身的行動,而較少受到外部環境影響。

而發展中國家做得如何呢?很多國家拋棄了極其糟糕的國家管控模式,採納了市場機制。新興信息通訊技術創造出的投資機會有助於刺激經濟增長,並帶來社會和經濟領域的變革。其全面影響尚有待觀察。

發展中國家已將宏觀經濟穩定作為自身的一大政策目標,並將其看做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前提條件之一,而工業化國家在金融危機爆發前則忘記了這一教訓。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未能保持經濟穩定是拉美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經濟增長表現欠佳的背後原因。這些國家在宏觀經濟領域的審慎態度,確保他們安然挺過了經濟危機。

但趨同現象並非在方方面面都令人感到樂觀。窮國或許正在普遍追趕富國,但由於不平等加劇,前者的國民並未廣泛分享到發展的成果。腐敗和治理不力是世界通病,可能抑制投資,阻礙經濟增長。

對於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真正的挑戰是在本國內部:這些國家應當確保強勁的經濟增長以及由此帶來的生活水平向富裕國家靠攏的趨勢能像凱恩斯所說的那樣,成為“正常、確定以及長期”的狀態。

本文作者是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級研究員

譯者/馬拉

引用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