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歐洲一體化的必要性

歐洲一體化的必要性

格哈德•施羅德
影響歐元的危機與其說是貨幣危機,不如說是一場歐洲政策危機。在擁有27個成員國的歐盟(EU)和擁有17個成員國的貨幣聯盟,推行結構改革很困難,但如果歐元和歐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就必須改弦更張。

 

德國前總理 格哈德•施羅德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影響歐元的危機與其說是貨幣危機,不如說是一場歐洲政策危機。在擁有27個成員國的歐盟(EU)和擁有17個成員國的貨幣聯盟,推行結構改革很困難,但如果歐元和歐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就必須改弦更張。
歐洲現在呈“雙速”運行格局。核心國家在政治上共同發展得更快,而週邊國家則希望獲得更大的自主權。兩大地區的願景大相徑庭,一方將歐洲想像成政治聯盟,一方卻只把歐洲看作單一市場——至於政治進程,很大程度上應讓各國各自為政。歐洲必須在這兩種立場間做出選擇。
一些國家能夠、並且希望快速推進一體化,另一些國家則希望放慢一體化(如英國),兩派陣營之間的分歧正在加深。歐元區國家的一體化程度將高於非歐元區國家。
產生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為解決歐元的基本問題,我們必須改革歐洲制度結構。貨幣聯盟的根本錯誤在於,歐元區在經濟金融政策方面缺乏協調。
加深歐洲一體化也有充分的地緣政治理由,而快速工業化國家的崛起是首要原因。美國不再主要關注歐洲,而是將注意力放在了亞洲。多極世界正在形成,其中兩極已經分明顯現出來:美國現在是、今後也仍將是超級大國;而我相信,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將在國際上扮演起負責任的角色。
兩極之間是歐洲。歐洲一體化的理由不僅基於戰爭與和平的問題,還關乎衰弱與強大的問題。在政治經濟全球化的世界,歐洲只有團結起來才有希望。我們的模式可以成為世界的燈塔和福音:成為其他地區的榜樣,世界經濟的基石。
這一切意味著要加強、而不是削弱歐洲一體化。當然,我們需要對“更加一體化的歐洲”進行定義。在歐元區之外,有不少重要、自豪、文明、活躍、多樣化的歐洲國家為歐洲政治、經濟和社會做出了卓越貢獻。我希望看到的“更加一體化的歐洲”必須是一個富裕、多元、成功,足以讓這些國家完全融入其中的歐洲。
但光對歐洲制度框架進行改革還不夠。我很高興地看到,歐洲經濟和金融政策的方向必須從一味的緊縮轉向促增長。各國經濟有被嚴厲緊縮措施窒息的風險。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為某些國家達到減赤目標留出了更長的期限——但同時必須開展睿智改革,以增強經濟——我對這一明智的決定表示歡迎。
在關於緊縮和增長的論戰中,我們發現10年前的問題重新浮出水面。當時,我與法國時任總統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曾攜手合作,推動改革歐洲《穩定與增長條約》(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這一改革並未弱化預算赤字的標準,但賦予了一套過於嚴格的規則更大的靈活性。
歐盟委員會為法國等國家放寬赤字達標期限,這與我在2003-05年間開展“2010年議程”(Agenda 2010)改革時德國的情況相似。當時如不改革《條約》,在政治上將無法通過削減預算來節省數十億歐元,也無法實施艱難、充滿爭議的勞動力市場和社會保障改革。
目前,許多歐洲國家(尤其是法國)面對著與德國10年前相似的挑戰。債務負擔過重、人口變化和國際競爭,無不凸顯出結構性改革的必要。
在國際範圍內維持競爭優勢必須成為法國和歐洲的當務之急。從我們在“2010年議程”中的經驗來看,改革奏效直至取得明顯成功需要數年時間。我相信巴黎的同仁們將採取相應行動。
格哈德•施羅德在1998至2005年間擔任德國總理,本文節選自6月6日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德英論壇(OMFIF-GBF)上的演講稿。
譯者/劉鑫

 

 

引用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分類: ,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