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受命的印度央行行長拉詹
詹姆斯•克拉布特裡 — 2013年09月03日當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本周三第一次在印度央行(Reserve Bank of India)大樓19層的辦公室落座時,迎接他的將是一幅恬靜美景:孟買港口和更遠處經過雨水洗禮的山巒。然而,當他思考自己作為印度央行行長的新職責時,他的國家所處的境遇可遠遠算不上恬靜。
拉詹是印度最受贊譽的人士之一:此前他是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一名傑出的經濟學家,作為預見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寥寥幾個經濟學家之一,贏得特別的聲譽。然而,去年初,他意外接到一個電話,邀請他離開美國回到印度,回國後,他先是擔任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的顧問;接著,今年8月初,他被任命為印度最高金融監管者。
基於拉詹的學術地位,這一任命引起了全球的關註,但外界關註的一個更特別的原因是,這將他一下子推到印度日益加劇的經濟困境的風口浪尖。印度曾經舉世矚目的經濟增速已經大幅下滑,對於美聯儲(Fed)縮減量化寬松政策的擔憂導致印度盧比匯率下挫,令人擔心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可能瀕臨一場真正的金融災難。
其結果是,印度正處於一波席捲新興市場的危機浪潮的最前沿,進而讓拉詹成為遏制這場動盪的全球努力的一個關鍵人物,這場動盪席捲了孟買和聖保羅的金融市場,並產生溢出效應,影響全球經濟復蘇。
印度上一次面臨如此嚴重的金融危險是在1991年國際收支危機期間,當年,拉詹在麻省理工大學(MIT)獲得了博士學位,並加入了芝加哥大學著名的自由市場經濟學教師隊伍。他在那裡的工作關註於金融市場的復雜性,這為他贏得了費雪•布萊克獎(Fischer Black Prize),成為他所在領域40歲以下最優秀學者;還使他在2003年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首席經濟學家。
然而,他作為一名非傳統、有創造性的思想家的名譽,在更大程度上來自於兩年後他在美國央行舉辦的一個會議上宣讀論文,對日益擴大的金融證券化所帶來的風險提出警告。這一警告並沒有得到熱烈響應,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批評該論文提出的“假設簡單而且帶有一點勒德主義(Luddite,指厭惡技術進步——譯者註)”。
然而,當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人們對高效率市場的信心減退時,拉詹的預測似乎空前英明,這為他贏得了“金融危機預言家”的聲譽。“當全世界都迷戀於高級復雜金融時,這位芝加哥大學的金融學者卻敢唱反調,表示市場可能最終會崩盤。”與拉詹共同撰寫多篇論文的阿文德•薩勃拉曼尼亞 (Arvind Subramanian)表示,“做到這點需要很大的勇氣。”
1963年,拉詹出生於印度南部城市欽奈,他來自一個泰米爾婆羅門家庭,這是一個高種姓族群,以嚴格的知性主義而聞名。他的父親擔任外交部官員,全家曾從印尼搬到比利時,最後讓拉詹在德里的知名學府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攻讀工程專業。後來拉詹又攻讀了MBA學位,其間他遇到了妻子拉迪迦(Radhika,也是一名學者),二人育有一子一女。
與認識他的人攀談,聽到的是相同的描述:沉穩、勤懇、有條理、冷靜、善於傾聽。慷慨大方、彬彬有禮也是經常被提到的詞。“拉詹的特別之處在於,人人都希望他成功,”大學同學賈揚特•辛哈(Jayant Sinha)說,“像他這樣的明星經濟學家往往遭人嫉恨,或者傲慢、冷漠。但他卻和善、體諒人,激發著人們的巨大忠誠。”另一個人將他與2005年的批評者作對比:“拉詹與薩默斯這樣的人同樣優秀,但更加和善,更善於團隊合作。大家都喜歡他。”
盡管如此,他和藹可親的外表下隱藏著充滿動力的棱角。他在殖民時代建成的新德里Gymkhana俱樂部打網球或壁球放鬆時,便表現出這一點。在學術上長期與他合作的路易吉•津加萊斯(Luigi Zingales)說:“他為人和善,但求勝欲望很強。我記得在芝加哥時,他曾經與另一位同事打壁球,因為太過激烈,他們有幾次都受傷了。他喜歡獲勝。”
但拉詹也不是沒有批評者,有些人質疑他是否有能力帶領印度渡過這場風暴。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指責他過於謹慎,不是危機時期的合適人選——例如,他在量化寬松剛出爐時曾懷疑這項政策。其他人擔心,離開印度已經多年的他,將很難應對該國龐大繁雜的官僚機構。
還有人擔心,動盪時期的央行行長往往不得人心,習慣於學術名流吹捧的拉詹能否應對自如?“他是否有勇氣頂住政客的壓力,哪怕這意味著像沃爾克(Paul Volcker,美聯儲前主席)那樣提高利率?”一位熟悉他的人說,“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即便如此,人們仍對他寄予厚望。哈佛大學(Harvard)的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是拉詹在IMF的前任,他表示:“在IMF,他活躍於世界舞臺上,見證了其他國家陷入恐懼、走出恐懼的過程。即便有重大危機降臨,印度不得不尋求幫助,他也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國際貸款機構看來,他堪稱黃金標準。”
康奈爾大學(Cornell)的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表示同意。
“這項工作格外有挑戰性,需要做出艱難的權衡,既要管理十分復雜的經濟事務,又要應對政治事務,”他說,“但我覺得,拉詹喜歡這樣的挑戰,在印度需要幫助時他火線上任,這種感覺尤其讓他動力倍增。在這種時刻擁有像他這樣的人,是印度的幸運。”
本文作者是英國《金融時報》駐孟買記者
譯者/梁艷裳、徐天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