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中國轉型將影響未來十年全球經濟

中國轉型將影響未來十年全球經濟

約翰•桑希爾
全球經濟的大部分動力來自中國。中國經濟的規模高達8.2萬億美元,約為美國經濟的一半。也就是說,中國每年增長8%,就相當於美國每年增長4%。每12.5周,中國經濟的產出相當於一整個希臘的經濟總量;從2010年算起,中國已經“產出”了一個印度。

【編者按】本文為英國《金融時報》副總編約翰•桑希爾(John Thornhill)在正在寧夏舉行的2013年中阿博覽會金融合作論壇上的講話稿,稍有編輯和節選。

在11年前,當我還是英國《金融時報》亞洲新聞編輯時,我來過寧夏。那時我經常來中國出差,但主要是去大城市和沿海城市作報道。終於有一次,我決心訪問一個邊遠的內陸地區,看看那裡的生活是怎樣的。

於是我飛到銀川,第二天開車五個多小時,進入越來越偏僻和貧瘠的鄉村。我看到很多窯洞,人們告訴我,直到幾年前這些窯洞里還住著人。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這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但當我終於來到一個邊遠的小村落,我驚訝地看見了新砌的磚房,更讓我驚訝的是,幾位村民把我帶到他們家中,我發現他們的孫輩們正在通過一個大屏幕電視看DVD。

與中國其他許多地區一樣,這個村莊里的勞動力大多在沿海城市打工,把收入寄回家。盡管官方數據顯示當地收入非常低,但村民們說,他們的生活從未像現在這樣好。

我的寧夏之行告訴了我幾件事:

一,官方數據不太能反映事情的真實全貌。

二,中國經濟的轉型和變革程度驚人,即使最偏遠地區的人們都可以明顯感受到這一變化;數百萬計的中國人在二十年裡脫離了貧困。

三,中國正在快速和世界其它地區建立經濟合作關系。令我吃驚的是,來自阿拉伯,特別是科威特的投資者在中國西部相當活躍,好似又重啟了連接兩地的絲綢之路。兩地的經濟,文化以及宗教關系日益密切。

以上三點是為了給我接下來的演講做個鋪墊。接下來,我將與諸位分享有關全球經濟的六個話題。對於英國《金融時報》的記者編輯而言,這六個話題是我們最為關註的。

一,雖說各國財經媒體每天都大登特登一些令人驚悚的頭條,諸如歐元區危機,金融市場動盪,新興市場放緩等,但事實上,全球經濟復蘇已經步入正軌,初見成效。據高盛估計,在這十年間,全球經濟的增速將達4.1%;與之相比,過去三十年中,任意十年的增速都沒超過3.5%。

要是你生活在倫敦,紐約,或者東京,這個預測可能有些過於大膽;但如果你住在北京,銀川,阿布扎比或是科威特,你就會覺得這個數字相當在理了。

全球經濟的大部分動力來自中國。中國經濟的規模高達8.2萬億美元,約為美國經濟的一半。也就是說,中國每年增長8%,就相當於美國每年增長4%。每12.5周,中國經濟的產出相當於一整個希臘的經濟總量;從2010年算起,中國已經“產出”了一個印度。

在這種情況下,最大的疑問便是:中國還能以這樣驚人的速度增長多久?中國地方政府的樓堂館所如雨後春筍一般拔地而起,企業與個人債務的規模也在迅速增加;這一切都不得不使人產生擔憂。

中國總理李克強近日為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時曾提到,中國將持續保持一個健康的經濟增速,並堅持對外開放。同時,中國將精簡政府規模,力推結構性改革,刺激國內消費——城鎮化將讓一億農村人口在接下來的十年內成為城鎮居民,這將大大提高國內的消費需求。

中國今年經濟增速有望達到7.5%。從全球範圍內來看,這仍是一個相當高的數字。但在與中國人交談時,我驚訝地發現,他們對中國經濟卻感到十分不安,不知道這個體系是否已經達到上限,是否需要更徹底的改革。

對於下個十年間的全球經濟而言,中國經濟能否從投資導向型朝著消費導向型平穩過渡,將是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尤其是對中東、澳大利亞、非洲等十分依賴中國的地區來說。

二,過去幾周,全球對發達國家的經濟復蘇普遍看好,而對發展中國家面臨的諸多問題更為憂慮。

美國經濟第二季度的增速約為2.5%,失業率已經下降到7.3%。美國經濟的回暖讓全球經濟大松一口氣,但對全球債券市場不見得是個好消息,也會進而沖擊到一些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之前相當依靠從發達國家流出的廉價資金。

目前人們最關心的是,關於量化寬松政策,這周美聯儲將做出什麽決定?它將以多快的速度從債券市場撤回?中國持有1.2萬億美元美國國債,美聯儲的決定將對中國有很大影響。

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也會使債券收益率上升,從而影響債券市場,進而導致金融市場不穩。不過我以前學習金融的時候,老師說過,債券投資者都是一群“悲哀”的人,因為他們靠經濟不景氣牟利。總而言之,美國經濟有所好轉,根本上是件好事;再說,債券收益上升,也會使風險分化更趨理性。

另外,對中國和阿拉伯經濟體而言,美國頁岩氣革命將會產生巨大影響。BP最近預言,美國將在2030年基本實現能源自足。這將改變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美國對中東石油的進口依賴性將減少,由此其對中東地區的政治興趣也很可能下降。與此同時,中國從這一地區的進口量將增加;石油已經占到中阿貿易總額的40%。中國對中亞地區能源的投資興趣也在逐漸上升。美國能源部數據顯示,中國將於今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凈進口國。

三,美國經濟回暖讓另一些地區受到了沖擊,因為大量資本從這些地區流出,以獲取更大回報。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都遭到了很大沖擊。不過要是由此認為發展中國家潛力已盡,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並不是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翻版,印尼和印度現在遭受的困難主要是由本身結構性問題造成。其它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減緩甚至可以說是一件好事,因為這可以促使它們加大結構性改革的力度。

放眼全球,海灣地區對金融危機的處理相當出色。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CC)的六個成員——阿聯酋,巴林,沙特,阿曼,卡塔爾和科威特對能源價格都高度敏感。但2001-2011年間,GCC國家年均增長4.7%,而全球平均增速是2.8%。這些海灣國家擁有經常項目順差,公共開支需求巨大,銀行資本充足率良好。它們的內在恢復能力非常強。

四,歐元區危機雖說現在已經下了報紙頭版,但也不容忽視。由於可顧及歐洲全區的救援基金,加之歐洲央行的一系列措施,歐元區經濟體今年已趨於穩定。據估計,2014年其經濟增速將達到1.1%,2015年則達到1.5%。

但在很多南歐國家,如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失業率,尤其是青年人的失業率尤為堪憂。近期德國大選結束之後,肯定又會出台針對希臘的救援措施,或者至少重新修訂其債務期限。

英國的復蘇多少有些讓人驚喜,製造業和服務業最近的數據都十分強勁。

五,再談談金融系統的穩定性。雷曼兄弟破產已過去五年,我們有所長進嗎?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答案是肯定的。一些瘋狂的金融工具已被禁用,西方銀行的資本更充足,金融家們也不再那麽冒進。

但與預期相反的是,大型銀行規模更大了,影子銀行擴張迅速:從2008年的59萬億美元擴張到今天的67萬億。人們對央行的依賴與希冀也過高。但是要知道,央行並不是萬能的。

不過有一點我們可以確信:金融系統將會迎來更多的沖擊。美國利率轉向尤其會讓很多家庭暴露於風險之下,進而對金融行業產生巨大影響。

六,全球政治可能也會發生改變。在不少地區,包括美國,中國和歐洲,逐漸加大的社會不平等現象都在影響著當地的政治生態。即使經濟增長迅猛的一些地區也經歷了政治動盪,比如,沒幾個人在事先料到土耳其和巴西會發生街頭游行示威。

目前看來,由敘利亞引發的國際緊張局勢在逐漸緩和;但美俄兩國在化學武器一事上達成的共識並不能阻止敘利亞國內殘酷的內戰;伊朗問題仍懸而未決,”阿拉伯之春“將走向何方將會成為今年的關註焦點;至於埃及的新任政府,它是能穩定局勢,還是引發另一場動盪?

這些重大問題,對記者而言是新聞的富礦,而對決策者就是燙手的山芋。不過我很高興今天有許多專家到場,他們對這些棘手問題的研究比我要深得多。

謝謝!

譯者/傅斯銘

引用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