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上任的大陸總理李克強,首場記者會回答了11個問題,多涉改革方略,「改革」成為媒體關鍵詞。在各項指標顯示經濟回暖之際,半年後檢視李克強施政風格及方向,與前任總理溫家寶確實大異其趣,「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成為「李氏風格」代名詞。
近半年,全球無不關注中國這第二大經濟體的一舉一動,半年來,李克強新思路、新風格已漸清晰,在全面促改革基調下,路線也隱約浮現。
堅持穩健貨幣政策
6月20日,是一個可載入中國金融史冊的日子,也被視為「李克強經濟學」代表作。
當日,銀行間隔夜拆款利率高達30%,7天拆款利率最高28%,近年這兩項利率往往不到3%。「銀行互放高利貸」的「錢荒」之所以出現,是因6月19日國務院宣布,「把穩健貨幣政策堅持住發揮好,合理保持貨幣總量」。一錘定音,澆熄了市場認為央行遲早「放水」的慣性,顯示了李與前任溫家寶的迥異風格。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溫家寶急投4兆(人民幣,下同)救市,但施猛藥刺激的結果,地方競投資金規模竟逾18兆,經濟學家對此頗有意見,認為是導致日後地方信貸氾濫、債務高築及經濟泡沫的禍首。
溫家寶作法,無疑要求出手快,恨不得一步到位,這也是各地10億蓋音樂廳、20億蓋體育場遍地開花,導致投資低效、產能過剩、樓市泡沫的原因。
收斂赤字擴大開放
「經濟下行時,用短期刺激政策把經濟增速推高,不失為一種辦法,但我們權衡利弊,認為這無助解決深層次問題。」13年9月11日,李克強在第7屆夏季達沃斯論壇致辭,做上述表示。李克強選擇了謹慎、長效的經濟發展模式,即「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加大開放」。
此一路線圖其實已很清晰,步步到位。即穩定宏觀調控政策,財政上不擴大赤字,調整支出結構;貨幣政策上,不放鬆也不收緊銀根;轉變政府職能,在金融、石油、鐵路、電信等各領域引進更多民間投資;大步開放,包括上海自貿區。
激發民間資本活力
李克強說,7、8月從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工業增加值都看出經濟呈企穩。匯豐公布9月PMI初值51.2看,亦創半年新高;香港金管局發出報告,亦表示大陸經濟溫和復甦。
種種跡象顯示,李克強半年來主導的經濟改革,已漸激發民間資本活力,釋放市場潛力,「微刺激」方針確已漸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