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貿易區成立
英國《金融時報》 — 2013年09月30日外資銀行對上海大舉造勢的自由貿易區反應冷淡;昨日該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時,只有兩家境外機構的分支機構入駐。
上海自貿區起步緩慢,與各方對其未來的高度期待形成反差——分析師稱,它可能帶來中國10餘年來最雄心勃勃的金融改革努力。中國政府宣佈,希望利用該自貿區——上海浦東占地僅28平方公里的一小塊地方——作為一個試驗場,進行從利率自由化到資本賬戶開放的改革嘗試。
但是,外資銀行的溫吞反應,突顯各方對於該自貿區將如何運行感到困惑——即便監管方面呼籲各方耐心。
中國官員昨日在剪彩儀式之後宣佈,目前花旗集團(Citigroup)和新加坡星展銀行(DBS)將是在新成立的自貿區開業的僅有兩家外資銀行。
熟悉銀行業審批過程的一名監管者告訴英國《金融時報》,收到的申請很少,幾乎所有提交申請的銀行都獲批。
“很多銀行詢問了情況,但它們仍在試圖理解這個自貿區將涉及什麽,是不是值得在這里設立一家分行?”上述監管者表示。
成立儀式上級別最高的官員是中國商務部長高虎城,這似乎表明政府不願過分強調上海自貿區的重大意義。
中國總理李克強曾提出要將上海自貿區當作改革試驗場,此前這令人猜測他將出席成立儀式。
自貿區的許多具體政策仍在辯論中。中國銀監會(CBRC)上海監管局局長廖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政府將調整適用於自貿區內銀行的監管標準,讓它們有更大經營自由,同時也確保外部風險不至於蔓延至中國。
一名外國銀行業官員上周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境外銀行感到困惑的是,它們應當建立與現有在華業務掛鉤的支行,還是成立新的子公司?最終花旗和星展雙雙獲準建立支行。
證券監管者表示,將允許自貿區內分支企業的母公司在中國國內市場發行債券,以往很少有這樣的操作。
中國官員昨日表示,他們將在不久後發布外界急切等待的“負面清單”,凡是清單上沒有列出的業務,自貿區內的外資企業都可以經營。預計此舉將給外國投資者帶來大得多的自由度。上海市政府官員戴海波表示,自貿區內的企業僅需短短4天就能獲得營業執照,遠遠快於通常所需的29天。
譯者/和風
上海自貿區公佈“負面清單”
中國政府昨夜發布了外界急切等待的上海自由貿易區“負面清單”。凡是清單上沒有列出的業務,自貿區內的外商投資項目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預計此舉將給外國投資者帶來大得多的自由度。
上海自由貿易區昨日正式掛牌。中國政府希望利用自貿區——上海浦東占地僅28平方公里的一小塊地方——作為一個試驗場,進行從利率自由化到資本賬戶開放的改革嘗試。
昨日公佈的“負面清單”,用簡單的話說,就是規定了自貿區內外資企業“不能做什麽”。
有關金融業的條款顯示,外資企業將限制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壽險公司外資比例不得超過50%)、保險中介機構、證券公司(外方參股比例不得超過49%)和小額貸款公司。
在房地產領域,外資企業將限制投資土地成片開發、限制投資高檔賓館和高檔寫字樓、禁止投資別墅的建設經營。
在文化產業,外資企業禁止投資新聞機構、禁止投資圖書、報紙、和期刊的出版業務、禁止投資廣電節目製作經營公司和電影製作公司、禁止投資網吧、禁止投資博彩業和色情業。
自貿區的許多具體政策仍在辯論中。中國政府透露,“負面清單”今後還會逐年調整。
以開放倒逼改革的自貿區
2013年9月末,談論數年的上海自貿區面貌最終水落石出。
根據中國國務院公佈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自貿區將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擴大投資領域的開放、推進貿易發展方式轉變、深化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完善法制領域的制度保障。與此同時,上海自貿區放開服務業的六個領域,分別為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以及社會服務,涉及18項行業開放。
除了市場歡呼的“開放”之外,上海自貿區還有什麽值得關註的要點?筆者認為,對外開放是手段,對內改革才是目的,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改革將是自貿區最值得關註的要點,這對於未來中國經濟增長以及體制改革的意義將大於一時一地的資本追捧。
棋子雖然是落在上海,用意卻絕非限於一隅。從更大格局來審視,設立上海自貿區的用意無疑是服務於新一屆政府“以開放倒逼改革”的策略。《方案》開宗明義:“試驗區肩負著我國在新時期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管理模式創新、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的重要使命,是國家戰略需要”。其中的關鍵詞可以總結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全面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國家戰略需要。
為什麽需要用開放來倒逼改革?或者,要推行的是什麽樣的改革,需要用壯士斷腕般的開放來推動?核心在於當前形勢需要倒逼政府職能的轉變,其本質是構建一個全新的地方競爭規則。對比《方案》,上海數個送審版以及國務院最終版本,最終版本顯然更為強調“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宣稱自貿區將“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
回顧歷史,中國地方政府競爭模式曾經是中國奇跡的動力之一,但是伴隨著地方政府日益介入市場,地方政府本身也越來越像一個公司,中國的地方競爭模式開始成為經濟增長的阻礙,甚至有惡化為逐底競爭的趨勢。
舊模式已經暴露出難以容忍的問題,目前的中國迫切需要構建一種新的競賽規則,而這樣的新規則註定只能在核心區域之外的邊緣地區誕生,自貿區提供了這樣繞開舊體制鉗制的可能。
什麽樣的新規則呢?《方案》做出了明確的回答:國際化與法制化。筆者認為新規則要點有三。首先,放開約束。擴大投資領域的開發、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深化金融開放創新等,都意在減少政府對經濟的乾預,不再由政府來規定什麽事情企業能做或不能做,而是放開給市場來決定。降低了政府的乾預權,對等地必然擴張市場的運作範圍,“政府即公司”的種種弊端也有望得到釜底抽薪式的解決。
第二,國際化。這意味著在國內法規、規定與國際通行做法相矛盾的地方,按照國際化的要求,按照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自貿區”的目標,要求上海自貿區探索實踐國際準則的途徑。為此,不僅暫停了三條涉外企業法律的效力,也認可對其他國內法律條款的豁免申請。以前,通過進出口行業的國際化,中國以最快的速度改進了自己的產業技術水平;同樣的道理,通過經濟發展與管理規則的國際化,中國也有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改善自己的經濟發展環境,沖淡後發劣勢。
第三,法制化。減小了政府乾預範圍、推行國際準則之後,政府需要做的是轉換角色,做好監管、稅收等服務性工作,而這些服務性工作必須以法制精神貫徹。
由此可見,本次新規則的探索,其目標與邏輯與中國未來經濟戰略一致。如果成功,未來各地政府將在另一個面貌上展開競爭:比誰的市場更開放,比誰的規則更加國際化,比誰的服務效力更高,更加重要的是,比誰更加遵守“游戲規則”來處理市場與政府之間的關系。
問題在於,可能性和可行性之間的距離,往往就是一個政策實行好壞的標準,也就是一個好的政策如何能夠被地方政府有力推廣的重點所在。地方政府也是經濟人,僅僅依賴口號動員顯然不能奏效,這需要兼容地方政府作為一個組織本身的激勵,使得他們有動力去推行符合政策初衷的舉措。
也正因此,好政策不是原則正確的政策,而是原則正確且激勵兼容的政策。如果地方政府仍舊能夠從舊模式中獲得想獲得的東西,而新規則不能帶給它們額外的收益,則不論中央政府如何三令五申,效果仍難保證。很可能,推進自貿區試驗的過程也將是政府機制改革的過程,離開後者的成功,前者難以成功。
自貿區不僅僅是上海的自貿區,也不僅僅是為上海而設立。不過,上海地方政府的努力以及改變,是自貿區蛻變以及成長的關鍵因素。幾年之中,自貿區內涵或許可從名字更迭中略見一斑,從經濟貿易實驗區到自由貿易實驗區,從自由貿易園區到中國(上海)自貿區,自貿區在討論中出現各種聲音,成為一個碩大無比的籮筐以及完備的整體框架,由一個上海的地方試點變為中國的全局要點,各種概念也隨之加入,從最初的關稅優惠到今天的體制改革。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微博:http://weibo.com/xujin1900)
商務部:選擇上海建立自貿區的三點理由
2013年09月30日 來源:新華社
一是上海有較好的基礎;二是上海有較為成熟的監管制度和管理經驗;三是有較好的區位優勢。
9月29日,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儀式上透露,選擇上海建立自由貿易實驗區,主要基於三點理由。
高虎城表示,一是上海有較好的基礎。上海開放型經濟規模大,內外經濟聯繫面廣,國際化企業集聚度高,可以在一個比較高的起點上進行試點,承受風險的能力也相對較強。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由現有的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組成的,具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這片區域已吸引各類投資企業12000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投資了230個項目,2012年進出口貿易額為1130億美元。
高虎城說,二是上海有較為成熟的監管制度和管理經驗。200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設立了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管理規範高效,有管理較高程度開放區域的很多經驗,有助於下一步創新監管服務模式,促進各類要素的自由流動。
三是有較好的區位優勢。上海地處長三角,擁有廣闊的經濟腹地,通過發揮輻射效應,可以帶動更大範圍、更廣區域的開放開發。
高虎城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試驗區籌備工作,明確要求試驗區要重在制度創新、重在改革開放。試驗區總體方案制定過程中,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在政府職能轉變、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擴大服務業開放、創新監管服務方式、人民幣資本專案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先行先試等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暫停實施相關法律規定的審批事項,為試驗區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高虎城表示,商務部將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繼續積極支持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並及時研究解決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希望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能夠成為我國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的“試驗田”,發揮示範帶動、服務全國的作用,促進各地區共同發展,推動形成我國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