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政策的危險性
拉爾夫•阿特金斯 — 2013年10月22日與東京銀座(Ginza)商業區璀璨的燈光一樣,日本今年讓全球投資者感到目眩神迷。日經指數今年以來上漲近40%,同時有跡象顯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推行的經濟政策——“安倍經濟學”(Abenomics)開始奏效:經濟增長已經加速,而且在歷經兩個飽受通縮之苦的“失去的十年”之後,消費者價格正在上漲,盡管這是在進口能源價格上升的情況下。
在東京,很容易發現樂觀者大有人在,他們相信日本已經找到了擺脫經濟停滯的方法。但來訪者們也對該國推行的大規模貨幣試驗印象深刻。這項試驗使得日本央行(BoJ)資產負債表規模的擴張幅度——按照與本國經濟規模之比衡量——超過了美聯儲(Fed)和歐洲央行(ECB)。可想而知,發生市場災難的概率也很大。
就目前而言,日本最大的擔憂是美國的財政問題可能會破壞全球經濟復蘇。隨著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將導致日本貨幣基礎在兩年內翻番)的推行,日本央行大幅壓低了日元匯率,這對本國出口商構成利好,同時推高了進口價格水平。
避險吸引力
然而,最近日元成為了投資者的避風港,市場對華盛頓混亂局面的擔憂導致日元兌美元匯率攀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調低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測,這無助於市場情緒的改善。如果全球經濟復蘇熄火,樂觀情緒就可能煙消雲散,“安倍經濟學”也會出現問題。
最讓市場印象深刻的是,“安倍經濟學”成功地提升了日本國內經濟信心,以及國際投資者的樂觀情緒。日本央行最新的短觀調查(Tankan)結果顯示,大中型企業的信心處於2007年末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對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來說是個令人鼓舞的消息——黑田東彥對央行信譽的利用達到了新的高度。
通過信誓旦旦地宣稱日本通脹水平將在兩年內達到2%,日本央行希望企業、消費者和投資者能夠相應地做出規劃,從而促成通脹目標自我實現。如果沒有自我實現怎麽辦?哦,那日本央行就會進一步擴大量化寬松規模。
如果能夠讓日本擺脫通縮性低迷,那將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但要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安倍經濟學還需要採取進一步措施,促使企業改變心態。瑞穗研究所(Mizuho Research Institute)的首席經濟學家高田創(Hajime Takata)警告稱,在歷經二十年的通縮之後,日本企業都成了專註於去杠桿化和成本削減的“食草動物”,而不是像上世紀90年代之前的那段時間那樣大肆擴張、震撼世界的“食肉動物”。
現在很難在日本企業界找到這種食肉癖好了。股市IPO數量這項指標幾乎沒有什麽變化。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迄今為止日本有39家企業進行IPO,略高於2012年,但遠低於2007年之前每年100多家的數量。
在與企業高管、政界人士和分析師進行為期一周的交流後,我們得到的印象是,形勢好轉肯定需要較長時間。在日本大田市工業園區(位於東京附近)有一家專業生產液壓缸的公司,該公司的老董事長自豪地帶大家參觀他那井然有序的工廠。然而,當被問及是否會對其最昂貴的機械設備更新換代時,他笑答:“我們要有耐心。”
第三支箭
日本議會從15日開始討論安倍政府的增長議程——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前兩支箭分別是貨幣刺激政策和有針對性的財政政策)。現在增長議程已經停滯,比如勞動力市場改革。
如果經濟沒有實現增長,日本央行的平衡術將會越來越危險。除了美國政治僵局以外,一個迫在眉睫的危險是日本國債收益率攀升(暫且不論激進貨幣寬松政策的長期影響)。
盡管日本公共部門債務與國民收入的比例已經飆升至200%以上,但日本央行的舉措壓低了借款成本。如今日本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仍低於0.7%,而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7%。投資者對日本政府增稅能力的信心可以起到穩定作用,但國債收益率的攀升將推高日本政府的借款成本,並給日本各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帶來壓力。
今年4月黑田東彥執掌日本央行不久後就顯現出存在潛在脆弱性的預兆,當時債券收益率大幅攀升,而5月美聯儲暗示將逐步削減量化寬松規模就引發了全球市場波動。
現在我們把那種波動歸咎於央行在溝通上出現問題——後來這個問題得到瞭解決。債券投資者也可能已經更擅長在安倍經濟學環境下判斷均衡價格,但這不太可能是最後一件煩心事。
譯者/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