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FT社評:行動比承諾更重要

FT社評:行動比承諾更重要

英國《金融時報》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中國領導人承諾推行根本性的經濟改革。有人甚至將這次會議與1978年舉行的歷史性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相提並論;在那次會議上,鄧小平啟動了市場化改革,為之後35年的超凡增長奠定了基礎。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中國領導人承諾推行根本性的經濟改革。有人甚至將這次會議與1978年舉行的歷史性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相提並論;在那次會議上,鄧小平啟動了市場化改革,為之後35年的超凡增長奠定了基礎。

那麽,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首的中共領導層是否已經兌現了它的大膽承諾?樂觀者們抓住了三中全會公報中的一個詞——中共承諾今後讓市場在中國經濟的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這些樂觀者願意相信:中國確實正在進入一個經濟自由化的新時代。

若對這個詞進行大膽解讀,這確實有可能帶來一系列深遠的改革。如果市場力量在整個中國經濟體系中得到釋放,那麽人們便可以想象:中國的價格和利率將會實現自由化,人民幣最終可以完全兌換,中國國有企業的角色也將受到大幅度的限制。

然而,三中全會公報並未提到上述改革中的任何一項。公報沒有明確提到金融行業改革,也沒有直接提及“戶口”制度改革。中國的“戶口”制度使許多遷居城市的農村居民淪為二等公民。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的承諾具有潛在的深遠影響。但是,三中全會公報的某些內容,似乎與今後市場將起“決定性”作用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馳,例如,“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這個承諾似乎表明,國企的角色將得到保護,甚至還有可能擴大。

值得記住的是,即便在鄧小平1978年主持召開具有突破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人們也是過了很多年後才意識到那次會議的歷史意義有多麽重大。習近平計劃的歷史意義也可能需要時間才能顯現。

但是,迅速落實某些措施,例如允許農民出售或抵押土地,或者放開能源價格,將至少表明他的改革決心。實質性的國企改革盡管難度更大,但也將產生更大的影響。

過去的35年改變了中國經濟的面貌,也扭轉了普通中國人的人生前景。如果習近平和他的同事們想讓未來的10年也同樣成就不凡,他們就需要言行一致:拿出真正果斷的行動,來兌現有關經濟自由化的承諾。

譯者/和風

引用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分類: ,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