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FT社評:災前防患不容忽視

FT社評:災前防患不容忽視

英國《金融時報》
1999年,一場強風暴襲擊印度奧里薩邦,造成巨大破壞,超過1萬人遇難。上月,類似強度的風暴再襲奧里薩邦,又一次造成巨大破壞,但這一次只有15人死亡。死亡人數的顯著差別可以用一個因素來解釋:在2013年風暴來襲前的數年,印度當局部署了詳細計劃,保護當地民眾。

1999年,一場強風暴襲擊印度奧里薩邦,造成巨大破壞,超過1萬人遇難。上月,類似強度的風暴再襲奧里薩邦,又一次造成巨大破壞,但這一次只有15人死亡。死亡人數的顯著差別可以用一個因素來解釋:在2013年風暴來襲前的數年,印度當局部署了詳細計劃,保護當地民眾。

全球媒體都在報道台風“海燕”在菲律賓造成的破壞,但印度奧里薩邦的經驗值得註意。在菲律賓,已有4000多人因“海燕”遇難,而死亡人數還可能繼續上升。美國、英國等國已派遣軍艦前往該地區,以協助救災。

盡管國際救援是必要而善意的,但殘酷的現實是,一切災後應對措施都只能有限地減少死亡人數。在大多數災害中起到決定作用的,是政府和捐助者在災前若乾年對“備災”措施的投資多寡。而這方面的人道主義措施卻鮮有人關註。

在奧里薩邦的例子中,備災措施的價值顯而易見。政府部門對數千人進行了應對風暴的培訓。他們在人類居住地的幾公里範圍之內建立了幾百處防護棚,並指示地方官員逮捕那些拒絕在風暴逼近時撤離住所的人。

菲律賓的備災措施似乎遠不如印度。公認的事實是,菲律賓面臨著巨大的氣候挑戰。但即便是將台風“海燕”的空前強度考慮在內,菲律賓在災前強化當地社區抗災能力方面的投資仍然太少。

菲律賓以外的國家也應當吸取教訓。總體而言,用於降低未來自然災害風險的捐款太少。智庫“全球人道主義援助”(Global Humanitarian Assistance)的報告表明,去年全世界發展援助支出中只有不到5%用於降低災害風險。這一比例太小了。當自然災害來襲時,西方國家震撼人心的電視報道幾乎總能帶來政治家和公眾的慷慨解囊。這固然可以理解,但我們必須反思如何將捐款用於在災前保護民眾——而不只是災後救援。

譯者/劉鑫

引用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分類: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