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華沙氣候談判進展遲滯 綠色氣候基金跳票是關鍵阻礙

華沙氣候談判進展遲滯 綠色氣候基金跳票是關鍵阻礙

環境資訊中心
聯合國在華沙召開為期兩周的氣候變遷會議,這兩日步入高階官員磋商階段,根據台灣與會專家現場觀察,先進國家承諾過的綠色氣候基金,到如今只有數十萬美元入賬,遠遠不及發展中國家所需的數百億資金,中國談判代表解振華昨(20日)呼籲,調適基金承諾是否兌現,是本次會議成功的關鍵。氣象專家彭啟明解讀此訊息為:先進國家必須以實際的資金投入來表現政治決心、展現誠意,談判才能進展下去,否則就談不出結果。

同樣在華沙參與會議的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林子倫表示,資金應該是左右這次談判的關鍵。由於各國已訂出在2015年提出新的協議,使得這次的華沙會議注定是過渡階段,目前看來談判進度緩慢,觀望態度居多。

其實從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公開談話中,也可看出氣候基金在這次談判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據聯合國官方消息,潘基文對各國領導人公開談話時,呼籲要把環境列為優先的國內政治課題,也要提供實質的氣候基金,好讓談判得以持續進行,以利預訂2015年出爐、以取代京都議定書的新氣候協議得以順利產出。「要促進氣候變遷調適與減緩所需的巨額投資,這是第一步。」

潘基文強調,兌現這一承諾的關鍵在於各國的政治意願,並需要公共和私營資本的共同投入。他就此呼籲各方建立更好的融資機制,使公、私投資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2009年氣候基金承諾跳票

2009年在哥本哈根,先進國家在「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15次締約國會議」當中,承諾未來3年每年提供100億美元的氣候變遷因應資金,並且希望這筆資金在2020年以前能以每年進帳1000億美元的速度累積。

然而,這項承諾如今顯然跳票了。潘基文呼籲政治領袖,「綠色氣候基金目前仍然只是一個承諾,一個空殼,我們必須儘快讓它運作起來,為發展中國家提供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影響的關鍵支援。」

各國減碳承諾仍不足以遏止氣候災難

為了讓台灣各界深入認識華沙氣候談判的進展,以及對台灣氣候政策的啟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今(21日)安排一場網路論壇,邀請台達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謝雯凱、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林子倫、天氣風險公司彭啟明發表專業觀察。

台達基金會副執行長張楊乾指出,分析各國到目前為止所提交的減碳目標,全球在世紀末還會上升攝氏3.7度,減碳承諾遠遠不及所需。

而在綠色氣候基金方面,謝雯凱指出,目前資金只有幾十萬美元到位,遠遠不及發展中國家所需,再加上日前菲律賓承受海燕颱風巨大的損失,讓會議全場非感受加緊談判的壓力,菲律賓談判代表近日不斷以「氣候正義」作訴求,甚至還在現場發表絕食宣言。

慕尼黑再保公司的資料顯示,全球氣候災損為1980年代的四倍,達到兩兆。氣候災難絕對是不可忽視的現實。

彭啟明指出,海燕颱風這次在菲律賓造成如此重大的損失,雖然不能武斷地說這就是暖化所造成,但如果世紀末升溫攝氏3.7度成真,像海燕這麼嚴重的氣候災難絕對會發生得更頻繁。

彭啟明提醒,台灣絕對要高度引以為戒,以海燕颱風為例,雖然各國已提供大量援助,還是沒有辦法滿足災後復原所需,也還需要一些時間來驗證調適的方法。

他也提醒,應對氣候災難不該只以傳統的工程思維來應對,而是包括如何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比如說適度開放政府的資料庫,讓民眾可自行運用在避災與防災的處置上,這比編列許多預算進行無效工程,或許對民眾的保障能更多。

此外,本次會議特別強調公私的夥伴關係,例如慕尼黑再保主動提出氣候保險倡議,協助弱勢的地區進行極端氣候的保險,目前在中南美洲一些國家也開始實施,值得我國的借鏡。

移除化石燃料補貼  邁向綠色氣候轉型的關鍵

檢視潘基文對各國領袖的公開談話,可以驗證移除化石燃料補貼已然是國際共識。他提出,「我們必須釋放出正確的政策信號,以提供高影響力的機會,來放開對清潔能源投資的限制,消弭綠色方案和化石燃料間的可行性差距,以消除再生能源和低碳投資的風險。」

潘基文指出,「低碳基礎設施的迅速發展需要注入大量公共資金,明智的公共投資能夠鼓勵來自地方和國際的私人投資。」「為了滿足發展中國家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私人資本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並有責任為全球經濟的綠色轉型做出貢獻。」

這番談話,其實也是在暗示氣候基金到位與否,對移除化石燃料補貼的重要性。

正與台達基金會合作進行「化石燃料補貼移除跨國研究」的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林子倫指出,這個議題從2009年以來漸漸成為受到矚目,不管在G20、世界銀行的報告或氣候公約與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的減量策略中,都提到這是關鍵。

林子倫提到,化石然要補貼已是阻礙綠色轉型的最大因素,扭曲的能源價格讓綠能政策不易落實。反觀台灣,他希望政府能拿出決心,加速研議能源稅條例與溫室氣體減量法案,行政院更應該把氣候變遷議題,升高為國家安全的議題。

值得觀察的是,謝雯凱補充,這次大會延續去年的討論,提出了「損失與損害(loss & damage)機制」,這和先前提過的氣候調適基金是不同的機制,目前各國對此還有很大爭議,包括,不確定這是否有別於調適基金的新一軌談判,或是,這是否屬於賠償問題,也還不明朗,預料會是往後兩日最熱門的議題。

引用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