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回顧2013:環境災害的又一次大躍進

回顧2013:環境災害的又一次大躍進

倪世傑
2013年的世界環境狀況,把世人對世界盡頭的想像又推進了一大步。

2013年的世界環境狀況,把世人對世界盡頭的想像又推進了一大步。

首先不免提到的還是敲響《京都議定書》第一聲喪鐘的華沙氣候變遷會議(COP19),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看不見底部的全球經濟危機中顯然放棄了減排的承諾,希望利用新老併陳的化石能源再燒出一個經濟復甦的未來;而重要的發展中國家,如巴西、印度與中國,則是不願意自我提昇到比照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排放標準。《京都議定書》固然是克服了國際無政府狀態下的集體行動問題,但當前的經濟蕭條則促成了另一波的集體行動問題。同在一個地球上的台灣政府,在這方面也是「順應國際潮流」,而且更為惡質。

根據「德國觀察」(German Watch)針對全球主要污染排放國家所進行的調查顯示(註1),台灣(中華台北)在其所編製的「環境變遷表現指數」(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CCPI)中僅得46.81分,與新加坡(50.32分)、日本(47.21分)、馬來西亞(47.06分)與韓國(46.66分)等國不相上下,均屬於最低一級「很差」(very poor)的等級。在這方面,「世界工廠」中國反以52.41分「超越」了東亞這幾隻龍虎。在「德國觀察」歷年的調查中發現,台灣的環境表現一直在很差的類別中未見改進,中國反而在提昇當中,像是中國在「再生能源的發展」這一個評比項目中的比分相當突出,同時也設定了降低沒使用的排放量(註2)。

然而,中國與東亞龍虎們畢竟仍是世界工廠中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中國。這30餘年來透過燃燒化石能源,尤其是煤所造成的空氣品質惡化問題,在2013年爆發得更厲害了。元月,北京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霾害,之後,哈爾濱、上海等地到10月之後都記錄到每立方公尺空氣中PM2.5的懸浮微粒數超過500到700毫克,學校停課、班機無法正常起降。相信在未來5年以內,中國大都市都將陷入「十面霾伏」的危機。而中國的霾害也飄過了台灣海峽,造成台灣在12月9日PM2.5值超過150。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5月超過了400ppm則是另一個「污染里程碑」。從2013年元月開始,澳大利亞就迎接南半球炙熱的夏季;中國甚至遭遇了140年以來最強的熱浪,許多地區的氣溫超過了攝氏40度。炙熱的夏天也使得美國科羅拉多州與加州野火頻傳,西部各州也面臨可能長達數年的乾旱問題。同樣的狀況在中國也是如此,中美兩國的乾旱直接影響了糧食供應。最誇張的無疑是12月發生在巴西東北部的強降雨,因為當地正面臨5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乾旱期,一場強降雨奪走了11條人民與70間房屋全毀。迅速變化的氣候使災害迅速增加。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表示,2013年11月是全球陸地和海洋表面溫度是1880年有紀錄以來同期最高值。全球暖化的趨勢我們並不陌生,但是,暖化所造成的氣候變異就不是那麼容易為人所掌握。NOAA在今年5月曾預測今年在大西洋產生的颶風數量約從7到11個,當中有3到6個屬於強烈颶風。但是,實際狀況是僅有兩個颶風,強烈颶風掛零。此外,從10月底到12月,英國持續性地受到強烈暴風雨肆虐,而上次出現超強風雨已經是1987年的事了。

在2013年終受到暴風雨侵襲的尚不止英國,德國、丹麥、荷蘭等北歐國家都受到暴風雨侵襲,北海水位大漲,荷蘭東斯海爾德水閘6年來首度關閉,連接瑞典與丹麥的跨海大橋也因此關閉。不過,死傷最慘的莫過於肆虐菲律賓的海燕颱風。全球暖化給予熱帶氣漩更強與更溫暖的水氣,提昇了風暴的威力,而因暖化抬升的海平面又增加風暴造成的災害。在菲律賓,海平面上升平均速度是全球速度的4倍,達到每年12公釐,這也解釋了為何海燕能夠造成恐怖的災害。如果暖化不減,本世紀末全球海平面將上升90公分以上,屆時包括台北盆地、台中以南沿海地區在內的地區都將隱沒在海水中。

人為的氣候變遷在2013年的地球留下了它的深刻的足跡。往者已矣,生者在難以捉摸卻又開往毀滅方向的陸地之上,除了改變經濟發展與生活模式外,還有其他的道路可供選擇嗎?

註1:Jan Burck, Franziska Marten and Christoph Bals, "The 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Results 2014." German Watch. 2013. http://germanwatch.org/en/download/8599.pdf

註2:同註一,p.4。

引用來源:台灣立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