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放緩能否造就良好環境?
中外對話 — 2014年01月27日中外對話:預計明年GDP增長目標在7%到7.5%這個區間。您覺得政府在放緩GDP增速時,有多少是出於環境上的考慮呢?
何平:對於中國領導人而言,環境問題的重要性非常突出。現在霧霾遍佈中國,公眾已經充分意識到空氣污染的嚴重性。政府的壓力很大,必 須付出實際行動。否則,公眾對政府的支持率就會下降。除了環境問題,腐敗也是造成公眾不滿的主要原因。政府需要重獲公眾信任。而環境問題就是亟待解決的問 題之一。
Mun Sing Ho:我覺得中國政府並沒有對想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排序,因為許多問題都是互相聯系的。近期召開的三中全會說要讓市 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還說要收資源稅以保護環境。這其中涉及到的很多問題互相關聯,需要同時解決。至於環境問題,現在由於空氣污染的原因,它的重 要性還是十分突出的。
李巍:放緩GDP增長目標,根本上還是從“整個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外形勢,特別是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的角度來考慮的,但是這屆政府考 慮到中國目前生態環境承載的壓力過大,提出了“生態文明”的發展理念。有關生態方面的考慮,在總體經濟發展決策中分量肯定比以往多,但估計不會多於總體的 40%。樂觀地看,未來環境在發展綜合決策中的比重還可能會持續增加,甚至會達到50%。但是對於國內一些嚴重欠發達地區,這種新發展模式的實施,如果沒 有中央強大政治壓力和財政支持,是很難落實和成功的。
中外對話:增速放緩是不是能減輕生態上的壓力?
何:增速放緩有助於緩解環境問題。解決環境問題的最大挑戰在於治理污染的速度跟不上經濟增長的速度。速度降下來來,壓力就少一點。此時政府就可以進行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而不是繼續投資化工廠之類的設施。
Ho:首先我們要搞清增速放緩的原因。如果中國因為走上更可持續的發展道路而增速放緩,那麽這對環境而言是好事。如果中國放緩是因為 國際上經濟普遍不景氣,那麽這就意味著中國治理污染的資源也減少了。中國現在經濟增速放緩,這兩方面的原因都有。過去的10年中,中國過量投資基礎設施建 設。增速放緩還是可以減少化石燃料使用的。
李:經濟增速放緩,同時結構改善、效益增加,有利於減輕生態環境的壓力。但另一方面,即使增速放緩,但經濟總量還是在增加,只是增加 的量少了,於是乎生態環境方面的壓力依然要增加。因此,要真正實現生態環境壓力減小,在降低經濟增速、優化結構的前提下,還要進一步增加環境治理和生態修 復投入,加快落後產能的淘汰。總之,放緩經濟增速只是給降低生態環境壓力提供了一次機會、釋放了一個正面的信號。
中外對話:中國目前出於經濟轉型期,您覺得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續的增長?
何:繼續放緩增速。並且更加重視社會公正和環境質量問題。我覺得中國政府對這個問題認識還是很清晰的,他們的戰略也是正確的。關鍵是 地方政府能否成功實施這些戰略。地方上還是很追求經濟增長的。許多地方官員不明白生活質量比純粹經濟增長要重要。某種程度上講,地方官還是受某些利益集團 所左右。所以,劃一些紅線也是十分必要的。
Ho:在我看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找 到了真正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就中國而言,現在十分富有,完全可以拿出更多資源用來治理排放,甚至於開始一個全面清理環境的行動。如果中國願意執行嚴格的環 保條例,那麽環境是可以變好的。然而,這意味著消費者要承擔更多的稅收,企業的利潤空間也會縮小。
李:要做到可持續增長,首先是要確保轉型的穩定、協調和成功。這其中,如何實現“綠色的”經濟轉型是關鍵,經濟結構決不能越轉越重。 首當其沖是發展方式,應該放棄追求數量、規模和速度,更應註重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因此政府的決策標準、考核機制、經濟發展水平的核算方法都要改,應該加快 實施經濟增長的環境審計,推行綠色GDP。
中外對話(www.chinadialogue.net)是一個致力於環境問題的中英雙語網站,總部位於倫敦,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性組織。採 訪者簡介:王悅,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記者。被採訪者簡介:何平,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總裁,該基金會1996年在美國創辦;Mun Sing Ho,哈佛大學定量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李巍,北京師範大學環境科學、政策與管理系主任。訪談內容及長度經修改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