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中國官方:基礎建設萎縮大片濕地 加速水資源短缺

中國官方:基礎建設萎縮大片濕地 加速水資源短缺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國家林業局(SFA)上月表示,自2003年至今,相當於荷蘭面積大小、34萬平方公里的中國濕地消失,萎縮近9%;政府若不介入,損失將持續擴大。

據2012年研究文獻指出,這60年來中國少了近9%的溼地、失去23%的淡水沼澤。

基礎建設耗損濕地 未來需求只增不減

路透社報導,中國官員表示,因農業所需、大型基礎設施和氣候變遷導致濕地減少。國家林業局副主任張永利更表示,因基礎設施導致的濕地減損量,十年內就增加十倍。

濕地的減少不僅危害活躍在瀕危棲息地的植動物,更迫使中國人在農業、能源與發展上拉扯。中國近一半人口住在北方,因此北方用水最吃緊。但它只獲得14%的水。非營利組織中國水危機(China Water Risk)指出,全國85%為農業及工業用水。

約70%的國家用電依賴大量用水的燃煤發電,未來能源對用水的需求只增不減。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 Institute, WRI)報導,中國將興建363座的燃煤發電廠,並依賴水降溫。雖然新的煤電廠需要的水比舊廠少,但比起天然氣發電、太陽能或風力發電廠仍需更多的水,約 有一半的發電廠計畫設置在高度或極高度缺水的地區。

濕地保護難落實 缺乏有效政策

另外一個待解問題是:落實濕地保護。據路透社報導,2005年至2010年,已投入90億人民幣(約合15億美元)保護濕地,但實際上只有38%資金用在保護濕地上。2011年初到2015年,這一數字已升至129億人民幣。

布魯金斯學會提到,中國擁有世界第5大淡水量,因此不是沒有水。然而,當水資源要分給超過10億人,且大部分的水降在人煙稀少的西南區域,而非繁華的北部。

布魯金斯學會表示,儘管受到各種技術和人道主義的挑戰,中國政府為了滿足人們對水不斷增加的需求,仍計劃南水北調。2010年,中國政府畫了3條紅線以建立對用水「明確和具約束力的限制」,並提高特定區域60%的農業效益。

但林業局張永利表示,中國對溼地問題仍然缺乏強而有力的國家政策。「目前的法規和規章有些有關保護濕地,但大多破碎又無條理,距離目標還差得遠。」 張先生表示:「對調查、監督土地的使用的條款、懲處違法者和遵守國際公約,並擁有良好表現等,中國差不多仍是一片空白。因此,我們極需一套有效力的法規特別保護濕地。」

【參考資料】

引用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