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可以做更多」 首爾經驗揭城市能源未來
陳文姿 — 2015年03月03日台灣能源政策怎麼走?有人說這是國家戰略層次,是國家經濟發展決策。台北市長柯文哲曾表示,「我目前是台北市長,無法解決能源政策問題,可能要當總統才能解決!」城市可以制定能源政策嗎?
2012年4月,首爾新任市長朴元淳推出為都會生活型態量身打造的地方性能源政策「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計畫在首爾地區減少200萬TOE(油當量)的能源消耗,約等同一座核電廠的發電量。(註1)
當台灣在爭辯核電廠該不該延役,能源政策是否屬國家層級時,首爾年宣布提前完成「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目標,信心滿滿地啟動新計畫,將與市民攜手再減400萬油當量。首爾經驗告訴我們什麼?
能源大未來 台灣能做到什麼?
「減少一座核電廠」是一個全方位的能源策略。除了以綠色哩程獎勵計畫鼓勵市民參與節能的同時,積極開發新能源,全力支持太陽能,更加強運用科技大幅提升能源效率,減少能源浪費。從節能勸說邁向節能制度,增加節能商機。
以人口數來看,首爾人口約為台北人口的3.7倍。緯度偏高,發展太陽能條件相對較台灣差,兩國能源法案的實施現況不同。分析兩地差異,台北或是高雄可省下多少電?
「並不是要完全複製首爾的計畫。」台大政治學系副教授林子倫指出「而是看首爾作為一個地方政府,如何展現企圖心,提出自己的能源政策,台灣有專家、有人才,我們應該也有條件。」
事實上,台灣專家也曾提出省下兩座核電廠的看法 (註2),但擔憂「強制節能對經濟和民生帶來的衝擊」,是否該制度性、系統系全面推動,台灣還在觀望。(註3)
中央包袱多 市長可以做更多
台灣地方政府也曾推出許多環保政策,成效卓越,為何談到能源政策,便認為地方應聽從中央指導?以韓國為例,2014年韓國所發布「第2階段能源基本計畫」,便預估韓國用電量年平均將增加2.5%,應持續增設核能電廠。韓國發展核能路線不變,首爾卻要進行「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阻礙是什麼?
就政治局勢來說,地方型政策可能因市長任期結束而中止,因此朴元淳積極展開「減少一座核電廠」的長遠布局。在議會的支持下,政策落實在法律及制度層面。在經濟層面,則以龐大的計畫規模,扶植綠色經濟經濟,增加工作機會,創造綠能商機。在社會層面,鼓勵市民力量投入節能獎勵。這些都是地方能源計畫的支柱。
雖然調整電價結構等方面,並非地方首長權限。但分析「減少一座核電廠」成效,以2012與2013年相比,全韓國總耗電量成長1.76%時,首爾的耗電量較反而降低1.8%,天然氣消耗也同時降低3.54%。市長做到總統達不到的成績。
「市長可以做更多。」林子倫感慨「中央有太多包袱,反而不太容易改變。」
翻轉能源需求曲線 經濟成長不等於用電成長
經濟部的能源政策說明中提到「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用電量仍將跟經濟發展趨勢一致,如果限制電力零成長,將意味著經濟衰退」 (註4)。一般民眾觀念也認為,生活水準提高,用電量就會增加,節省能源則必須承受不舒適與不便利的生活。
分析首爾的「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200萬TOE(油當量)的節能,包含電力79萬TOE,以及石油及瓦斯121萬TOE。從用電量分析,首爾自2012計畫實施以來,總用電量持續下降(表1),而經濟仍持續成長(表2)。一向擁抱現代新科技的首爾,成功翻轉大眾對電力需求的預期心理,用電與經濟成長的關係值得再深入探討。
事實上,節能科技早已是近年來國際間討論的重點,台灣近年來推動節能也有成效(註3),卻缺乏積極氛圍,多訴求於個人道德節能。反觀首爾以政府之力,將新技術運用發揮至極致,建立節能制度,影響層面廣。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
首爾(用電度數) (以2009用電為基準) |
44,984 (100%) |
47,295 (105.14%) |
46,903 (104.27%) |
47,234 (105.00%) |
46,555 (103.49%) |
45,019 (100.08%) |
韓國(用電度數) (以2009用電為基準) |
394,475 (100%) |
434,160 (110.06%) |
455,070 (115.36%) |
466,593 (118.28%) |
474,849 (120.37%) |
477,592 (121.07%) |
年份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GRDP |
273,198.8 |
289,718.7 |
303,812.5 |
313,478.5 |
320,230.2 |
關於能源效率想像 我們還很原始
分析都市耗能,主要用於運輸與住商用電。從都市的機能與都市計劃著手,可減少運輸所需的能源耗用。而建築節能的部分,則包含整修舊建築與提高新建築的節能標準。首爾在各公共場所全面更換LED,不影響市民生活機能,還省下20萬TOE。
結合「科技」與「管理」,使用智慧型電網,智慧電表,能源管理系統便能有效運用能源。而許多節能的方法,甚至連高科技都談不上,無人時停駛的電梯,自動關閉照明,室內溫度的管控等,都不需高成本。
新的技術已然成熟,欠缺的是制度,以及人們對能源效率的理念。
決心、遠見才是關鍵
首爾能制定比中央更嚴格的節能標準,台灣能嗎?以台灣的情況來說,像是Eco Mileage綠色里程的獎勵節能計畫,規定商店空調溫度,不得開門吹冷氣等,這些措施都不需中央立法。縣市政府也可自行訂定綠能補貼的策略。
對於廠商需投入高成本研發及購買節能設備、強制汰換高效率節電產品、限制工業用電等政策,經濟部認為民眾難以接受。
相反的,首爾「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投入高達27億美金的預算(其中40%來自民間投資),不僅節省能源本身帶來的經濟效應,對社會的影響,如開發綠能科技、活絡建築金融產業等也不容小覷。
兩套思維的差異在哪裡?林子倫認為,「政府的決心、遠見才是關鍵。」「政府要做的事是引領出初始計畫並建立一套可行的商業模式。這個計畫充滿商機,很多企業願意投入,將來也可提供技術及政策輸出。」
剛從首爾考察歸來,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看到首爾的決心。他表示「首爾在策畫減少一座核電廠第二階段時,半年的時間召開40次以上的會議,展現密集且高能量的政治意志。」
面對政策執行上的障礙,決心是必要的。除此之外,朴市長在政策創新的經驗,治理架構的調整,執行方案的完整性,市府與地方互相間的信任與支持,市民納入計畫機制等等,「印象深刻的地方太多了」洪申翰說。
台灣向前走
而從1月舉行的全國能源會議可以看出,台灣對能源政策有期待,卻停留在無止境的擁核、反核爭議,無法展開積極的能源政策。
反過來看,當民眾都懂得利用能源,發揮能源效益後,當新設計新科技都融入節能思惟,或許這些爭議,都將不再是問題。(繼續看系列報導1、2)
註1:1 TOE(油當量) 換算成常用的電力,等於11630度。詳細計畫內容及電力公式換算可參考「非核未來無捷徑 首爾開源節流多管齊下」文末註。
註2:參考公視 我們的島【省下一座核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