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鋪陳「習歐會」政治氣氛
旺報 — 2015年06月29日400多位中國各層級官員及8名華府內閣成員參與的第7輪「中美戰略暨經濟對話」和第6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會議」,於華府落幕。符合各方所臆 測,中美在包括氣候變化在內的9大領域中,再次達成百餘項的合作共識,進一步充實了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至於備受關注的南海衝突和網路安全,中美雖沒 有迴避,但仍然各說各話,重申既定的立場。
中美間的安全困境源於戰略互信不足,對話或可找出解決雙邊、區域或全球問題的方法,政治互信也能 從對話中逐漸累積。中美2010年5月開啟戰略對話之後,雙邊多領域的合作的確已顯現出成果。去年的第6輪中美戰略對話,雙方合作項目已突破200多個。 根據6月24日公布的第7輪戰略對話成果清單,中美合作領域更擴及了9大部分,創下歷史新高。
中美關係重要而複雜。北京與華府都清楚,解決北韓核武、伊核談判、氣候變化、國際反恐、區域維和或海上安全等全球議題,需要雙方密切的合作。問題 是,中美意識形態、歷史文化、地緣政治利益等結構性的分歧,糾紛不曾間斷,最近南海爭端與網路攻擊問題再度升溫,幾乎將中美帶向可能軍事衝突的邊緣。
美 國圍堵中國崛起也有兩手策略,明著批評北京在南海島礁的霸道行徑,不時擺出軍事強勢,暗著卻避免與中國走至軍事攤牌地步。北京站在維護國家主權立場,表面 上堅持不會退讓,實際則加強與美方疏通。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在中美劍拔弩張之際出訪華府,促成中美陸軍建立交流合作對話機制,與美方簽署《海空相遇 安全行為準則諒解備忘錄》,隨後北京就宣布停止在南海填海造陸。
中方的理由是,南海造島工程已告一段落,實則為緩和中美緊張關係,營造雙邊 戰略對話與九月「習歐會」的政治氣氛。中美關係陷入「摩擦、緩和、再摩擦、再緩和」的循環模式,其來有自。2013年11月中國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 展開海上石油鑽井作業,曾激化中美間的軍事對立,但北京的態度在亞太經合會議(APEC)召開前夕轉趨緩和。習近平主政後的這種外交行徑,在未傷及國家自 尊,亦未損及核心利益下,為中美雙方各自找到下台階。
中美地緣戰略的對立關係短期內或不易改變,意識形態與價值觀長期都難以融合。華府雖承認這次中美戰略對話坦誠、中肯而平和,卻在對話結束後公布新年度的《國別人權報告》,藉此抨擊中國的人權記錄,對北京堅稱「走出一條適合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棄之如敝屣。
現 階段中美建構互信、合作、不衝突、永續的新型大國關係,可從經貿領域找到切入點。這次中美戰略對話著重討論宏觀經濟政策與結構改革、促進貿易和投資、金融 市場穩定與改革,呈現了中美經濟相互依賴已至難以切割的地步。根據美國商業諮詢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研究報告,中國在美投資與企業併構的金額已達460億美元,未來中美關係若持續維繫「經熱政冷、軍事對立」的走向,恐無助於加強美國副總統 拜登眼中的「婚姻關係」,遑論經營中國副總理汪洋口中的「兄弟關係」。
中美既強調合作共贏,卻又常擴大分歧。華府的懸念若僅在阻礙中國強大,而非建立互惠雙贏的美中關係架構,再多的戰略對話也難解決問題。王毅最近接受《洛杉磯時報》專訪時重申「中美非競爭對手,更不是敵人」道出了北京面對美國處處掣肘的無奈。
美國理想中的中國,距離現實的中國太遠,採取合作與尊重的態度,才是一條找到共同利益的道路。習歐會即將在9月舉行,希望兩位全球最重要領導人屆時能在第7輪「中美戰略暨經濟對話」和第6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會議」基礎上,建構平坦的中美共同利益道路。
引用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29000895-260310